凤阳县实施日间病床政策,助推分级诊疗格局
近年来,凤阳县按照省、市医保局的部署安排,在全县开展日间病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层15家医疗机构实现了全覆盖,有效弥补了普通门诊和住院之间的政策空档,在方便患者就医、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的同时,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助力推进分级诊疗格局。2023年度1-12月份,全县开展日间病床5887人次,医疗总费用558.5万元,医保基金统筹支出432.4万元,次均费用734.5元,累计节约医保基金400余万元。
高位推动,政策更接地气
立足基层实际,县医保局在充分考虑基层医疗机构收治能力、疾病发病规律及病人就医习惯等因素基础上,聚焦不需要住院、参保人员负担重的实际困难,坚持中西兼顾,确定开展日间病床13个收治病种(即6个中医病种和7个西医病种),确保日间病床政策既具改革“锐气”、又有基层“地气”,还有操作“底气”。为确保日间病床政策落地见效,县医保局牵头抓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导;县医保局、县卫健委高效协同,相关业务股室具体落实,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良好局面。建立了“月分析、季调度”的工作机制,每月到现场查看工作情况,及时指导解决存在问题,每季度召集一次定点医疗机构会议,对改革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确保问题逐条化解、逐一销号。
规范管理,改革做实做细
县医保局坚持“四统一”标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行为。
统一设置病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统一设置病区,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在中医馆内设置专门病房(区),该病区和其他住院区域相对隔离,便于群众就医识别和稽核监管。
统一病案资料。制订统一的病历首页、病情记录、临床路径表单、知情同意书、出院小结等模板。
统一相关标识。统一日间病房、床头卡等相关标识标牌,医护人员根据标识标牌核对病人,避免混淆差错等医疗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确保医疗安全。
统一宣传模式。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在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以多种形式让群众了解知晓日间病床医保政策,明白病种范围、支付标准和报销比例等,引导参保患者合理就医,积极引导病人下沉,促进分级诊疗。
县医保局加强监测分析,制定完善日间病床制度,严把收治准入标准,科学设置监测指标。每月对日间病床病例数、住院病例数、普通门诊人次等指标与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占比情况分析,监测结果与基金拨付挂钩,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强化督导,确保落地见效
为确保日间病床政策稳妥有序推进,县医保局建立了定期调研督导工作机制。通过加强日常检查,不断加强对日间病床收治病人的监督管理,重点关注日间病床住院人次情况、日间病床病种次均费用情况、病历书写情况、治疗项目和治疗天数执行情况等关键指标,严禁将普通门诊病人转化为日间病床病人,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通过监管,帮助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防范日间病床过度收治,确保实现改革初衷。
同时,县医保局将日间病床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医保基金监管重要内容,在日常基金监管行动中实行重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医保基金统一不予支付。通过加强智能审核、智能监控等信息化监管手段,结合现场检查、病历审核实施综合监督,防范日间病床按病种付费滥用乱用,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有效避免了“小病大治”和“过度医疗”的现象发生。
总结完善,持续纵深推进
日间病床政策的实施,在极大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解决了医保基金监管的难题,达到了医疗费用降低、患者负担减轻、医保支出减少的多赢效果。2023年度,乡镇卫生院医保结算费用在县域内医保结算费用占比由2022年9.48%提高至11.93%,上升2.45个百分点,凸显了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日间病床政策的效果。
通过及时对日间病床人次、次均费用等数据加强梳理分析,总结基层经验,形成有针对性的分析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进一步扩大改革工作影响力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深入推进此项改革工作,县医保局将进一步强化日常规范管理,加强临床医生诊疗规范管理,加大日常医保稽查力度,坚决查处将普通门诊病例串换为日间治疗或将日间治疗病例串换为普通住院的过度医疗行为。同时,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协调配合力度,充分利用现场检查、病历审核、信息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等综合手段进行全方位监管,持续规范日间病床诊疗行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的就医感受。(吴家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