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从草到宝,艾草飘香产业兴
6月6日一大早,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草庙村的孙伟开上车,直奔他的艾草地。
“快到端午节了,现在艾草订单供不应求,有多少就能收多少呢!”蹲在地头,孙伟掏出手机又拍又录,一会又打上电话,“今天还得再多叫七、八个村民来干活!”
村民正加紧收割艾草。 人民网 吕欢欢摄
2019年,在古饶镇党委政府号召支持下,退役军人孙伟返乡盘活闲置场地,并创办安徽艾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农民合作开始种艾草。如今,他越种劲头儿越足,经管着近万亩艾草地。
“种艾草不孬。”看着簇簇艾草随风轻摇,孙伟一脸满足,伸出两个手指比划,“你看这一茬刚刚开镰收割完,那一块又长出新的一茬,亩产1000多斤稳稳的,一亩地卖3000块钱不成问题。”
看孙伟说得起兴,古饶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子阳也来给艾草“站台”。
“艾草不挑土地,河滩、房前屋后都可以种,而古饶镇种植艾草历史悠久,这里的艾草出绒率高,种植过程中不打药,几乎村村户户都有艾草地,不愁卖不上好价钱。”据王子阳介绍,这些年,镇里推广绿色种植,还与淮北师范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全程跟踪培训艾草种植技术,以此打造“艾草小镇”这一名片。
打包好发往全国各地的艾草花束。 人民网 吕欢欢摄
这些年,凭着过硬的品质,古饶镇小艾草闯出大名堂,“艾草小镇”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孙伟说,去年,公司仅艾草就卖了8000多吨,实现营业收入1600余万元。“在前两年,镇里又在我们公司打造出‘微工坊’,累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带领200余户村民种植艾草8000多亩,带动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
在安徽艾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门前“微工坊”3个字格外显眼,一股沁人心脾的艾草香扑鼻而来。加工大棚内,一车车新鲜的艾草从田间不停地运送过来,堆积成如座座小山一般。在加工区,几十名工人忙成一片,他们将一根根艾草整理去叶后捆扎,再放置进一只只水桶内水培;在发货区,一束束清香的艾草花束整齐地摆放进纸箱内,等待快递发货。订单发送目的地大都是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最远的发到北京。
村民正捆扎艾草花束。 人民网 吕欢欢摄
“我住在旁边的古饶新村,每天走路10分钟就能到厂里。”50岁的刘书敏手脚麻利地捆扎艾草,娴熟的动作如行云流水。
“我平时主要是做艾条,这不端午节快到了,我们都先忙着做艾草花束呢,收入比平时更高点呢!”说话间,刘书敏便赶忙起身将捆扎好的艾草送至水培保鲜。
而为了适应村民的生活实际,镇里在居家就业上“下功夫”。
古饶镇党委书记陈平生介绍,为了破解农村空闲劳动力增收渠道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等难题,近年来,古饶镇在全区先试先行,大力推进“一村一工坊”建设,孙伟这样的“微工坊”企业全镇还有11家,平均带动农村空闲劳动力每月增收3000元,打通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岂止是‘最后一公里’,是‘最后一米’!”孙伟接过话茬,“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我们坚持‘送活上门’,将原材料、仪器设备等‘搬’到村民家里,让他们居家就能挣钱!”
该公司艾草相关产品。 人民网 吕欢欢摄
如此一来,在“镇党委+村(社区)+企业+农户”这一“共富”平台支撑下,艾草变“金草”,实现党建领富、能人带富、村民奔富、乡村共富,大家伙儿日子一天更比一天红火。
然而,“爱折腾”的孙伟又看准了艾草的另一商机——电商直播。
工坊从完善艾草产业链基础设施入手,积极建设艾草加工厂、卷艾条无尘车间,添置艾条机、艾油艾露提取机等设备,完成了从“田间到车间再到市场”的“种、储、产、销”一条龙生产模式,现可出售产品27种,代加工产品30余种。
主播正进行直播带货。 受访者供图
“我们现在成立的电商直播间,如艾条、艾枕、艾包等艾制品可以借此远销全国各地,像最近的艾草订单一天都能几千单呢,更多的产品开始不断‘出圈’!”临近采访结束,孙伟也换上工作服,转身成工人,和大家一起忙活了起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