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安徽巢湖: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传承,与“粽”不同

2024年06月11日09:51 | 来源:巢湖发布
小字号

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端午假期撞了个满怀,就让我们一起过一个与“粽” 不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吧!

非遗文化“绽放”校园

“老师,我想学织网。”“老师,是不是这么刻的?”……在巢湖市人民路小学西校区,孩子们围在巢湖市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身旁,争相学习、体验。

由巢湖市文旅局主办、巢湖市文化馆与人民路小学联合举办的“非遗进校园”展示活动拉开帷幕。巢湖民歌、纸笺加工技艺、巢湖树雕画、仿古画艺术、巢湖卵石画技艺、孙氏篆刻、巢湖织网技艺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讲述非遗传承历史。

在非遗技艺展示现场,同学们分批次参观体验,每个展位都被学校师生围得水泄不通。“这就是树雕画啊?好神奇!”“这是什么纸?好精致!”……孩子们近距离与传承人进行交流,了解制作过程和使用材料等知识。

“巢湖啊好哎,依吔,好呀好风光,好呀好风光”……一阵阵优美的旋律从教室里传出。当日,巢湖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家莲和她的徒弟雷玉君来到学校教唱巢湖民歌。“这次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教唱巢湖民歌,希望让更多学生了解家乡的本土音乐,感知巢湖民歌的魅力,激发孩子们学习巢湖民歌的兴趣,将巢湖民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雷玉君说道。

与此同时,校园内还设有非遗展览区,利用展板形式图文并茂地对多个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我之前了解过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看到咱们巢湖也有这么多手工艺,感到很自豪。”五(10)班的杨袁馨对当天参观体验的非遗项目非常感兴趣。

书香中体验非遗之美

由巢湖市文旅局主办,市文化馆、市图书馆承办的巢湖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体验活动邀请来国家级非遗纸笺加工技艺合肥市级非遗传承人方春希、仿古画艺术合肥市级非遗传承人杨为农,现场展示教授流沙笺和仿古画技艺,40多名青少年和家长在巢湖市图书馆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

活动现场,流沙笺的制作台前围满了人。在场的孩子和家长目睹了流沙笺神奇的制作过程,纷纷跃跃欲试。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小朋友们都变身成为小小手艺人,感受着“出水点影,纸拓成画”的神奇魅力。11岁的沈珬筠说:“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动手做流沙笺,那些颜色相互融合后呈现出来的画面好美。”

当日,孩子们对仿古画艺术也非常好奇,围在杨为农身边观看仿古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杨为农还将现场创作的画作送给参与活动的孩子们,一名小读者开心地说:“第一次接触地方特色非遗文化,通过现场体验,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两个多小时的非遗体验活动,大家近距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了一段充实美好的时光。“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活动能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中。”方春希在现场说道。

非遗宣讲与“粽” 不同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巧遇端午假期。那么,去家门口的博物馆看非遗、听非遗,绝对会让你的端午假日显得与“粽” 不同。

“纸笺加工技艺是巢湖地方传统技艺,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笺是传统造纸技艺在技术上的延伸与发展……”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靖,在巢湖市博物馆报告厅进行了一场现场宣讲活动。刘靖老师结合个人的学习成长之路与非遗传承之路,介绍了纸笺加工技艺的历史由来和制作方法,让大家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展示和体验纸笺加工技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相信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刘靖说道。

为提高青少年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了解本地非遗文化项目,巢湖市第三中学40余名学生走进博物馆听取了此次非遗宣讲。“听刘老师说,这门古老的技艺曾一度失传,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才得以复原,在敬佩老师们的工匠精神的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纸笺加工技艺的精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巢湖市第三中学学生陶虞衡通过这次活动对巢湖本地非遗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

“巢湖市非遗项目种类齐全、项目繁多,目前共有8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合肥市级21项。”巢湖市文化馆馆长战皓表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开展的这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展示为载体,推动了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广泛的保护共识和更加浓厚的保护氛围,让更多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中来。(周晓梅)

(责编:欧恺、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