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政在行动

亳州:超百万群众可“无感”领社保待遇

2023年05月31日09:08 | 来源:亳州晚报
小字号

   “以前领养老金每年都要办理资格认证,今后再也不用操这心了!”29日,亳州市“无感互认”服务平台正式上线,67岁的刘素梅在病床上,收到了通过资格认证的提醒短信,成为全市“无感互认”改革受益第一人。

  “无感互认”改革后,待遇领取人员无须自证生存,通过数据比对,即可对其资格精准确认。这项改革涉及全市10家单位22项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包括养老保险金、工伤保险伤残津贴、失业保险金、高龄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等,惠及全市122.25万人。

  刘素梅是涡阳县星园街道田小庙村人。她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和工伤抚恤金两项待遇。“无感互认”改革前,每年5月份,她都要到社区或人社服务窗口办理两项待遇领取的资格认证。正在生病住院的刘素梅还在发愁今年怎么去现场办理资格认证时,收到了通过资格认证的提醒短信。“钱都已经打到卡上了。”刘素梅告诉记者。

  按照以往“被动式、静态式、集中式”资格认证模式,待遇领取人员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社区人工认证、手机APP认证等方式自证生存。如果未在有效期内参加资格认证,还会被暂停待遇领取资格。

  今年3月,由市人社部门牵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亳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无感互认”改革,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搭建了“无感互认”服务平台,汇集24个部门48个数据来源渠道1964.01万条数据。通过比对参保人员近期旅游出行、药店购药、老年大学学习、医疗养老机构入住等共享数据,可以捕捉到全市90%以上参保人员的生活轨迹信息,对其待遇领取资格进行精准确认。对无法捕捉到生活轨迹信息的,采取人工服务兜底方式进行认证,从而实现领取待遇“零跑腿”“无感知”“不打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亳州市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领取全面“无感互认”,实现了群众由“自证”变“佐证”,认证方式由“坐门等人”变“数据服务”“上门服务”,让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带来的便捷。这一创新举措全国领先,目前省人社厅已在全省推广。(刘景侠 曾莹莹)

(责编:黄艳、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