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网罗天下>>热评网论

新征程上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江永红
2022年12月07日14:2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今天,我们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才能将共同富裕的蓝图变为现实?新征程上的合肥,聚焦重点,凝聚五力,厚积薄发,以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谱写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一、创新立业科技赋能,激活共同富裕内生动力

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要做大蛋糕。从十年前的“大县城”到今天GDP破万亿的新一线城市,合肥华丽蜕变的背后,是紧抓科创和产业两大法宝,一步步夯实共富基础。

一方面,科创成果高效转化,共富动能加速转换。创新被合肥放在了发展核心的位置。前有原始创新——拥抱中国科大、组建国家实验室、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一流平台,合肥紧盯前沿,“九章量子计算机”“墨子号”等世界领先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后有成果转化——实施“揭榜挂帅”,聚焦供需对接,探索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充分调动应用型成果研发转化积极性,全面塑造产业转型升级新优势。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抢占先机,共富基础不断夯实。十年来,合肥国有资本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入资金超过1400亿元,“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以芯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城市安全应急等为代表的一批引领性强、带动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肥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两张牌,做大财富蛋糕,实现共同富裕,合肥后劲十足。

二、城乡融合统筹协调,汇聚共同富裕奋进合力

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是工作重点。合肥致力于让服务共享、让要素涌流,积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多领域融合发展,持续拉近城乡距离,逐步汇聚成共富合力。

一是加快乡村振兴,畅通共富之路。合肥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展“四业一游”,推动都市农业、有机农业、互联网农业、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城乡经济有效衔接;持续创新帮扶思路,合肥地铁创新性推出“消费帮扶专列”,为推进全市消费帮扶走上新台阶打造了示范点;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合肥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充分激发农村要素活力,590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数再创新高。

二是均衡公共服务,盘活要素资源。基础设施方面,合肥近年来新改建农村道路467公里,不断提高千兆光纤覆盖率,建成163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县域医共体全面覆盖,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资源共享方面,合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让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实现农村地区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三、立足区位内外联动,拓展共同富裕辐射效力

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平衡充分发展是重要抓手。合肥立足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县域经济、都市圈和城市群做大做强,内外联动拓展共同富裕辐射效力。

一方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合肥城市内部的片区差距在不断缩小。以高品质建设中心城区,推动肥东、肥西、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合肥逐步构建起“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的空间格局。在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同时,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围绕争创“千亿县”目标,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重大战略延伸拓展,一体格局辐射江淮。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合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坚持全域创新理念,大力推进与长三角城市设施互联、科技互补、产业协同、生态共治,强化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作为安徽省共同富裕建设的“排头兵”,合肥积极推广建设经验,塑造生态引力,辐射发展成果,加快与省内城市优势互补、产业合作,提速建设合六、合淮蚌、合滁、合芜马、合安、合铜六大发展带,推动江淮大地共同富裕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增进收入改善分配,增强共同富裕主体活力

收入分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直接的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合肥市在稳就业、促分配、惠民生上的多项举措,正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

一是促进就业增收,增进民生福祉。合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为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招才引智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新打造“社区三公里”智慧就业平台,累计提供岗位需求近27万个,打通服务群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优化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合肥瞄准共富目标,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扩大社会保障对灵活就业人员、非合肥户籍从业人员的覆盖范围,拓展新业态行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坚持精准帮扶,既有以“帮”为主的医保、养老、低保救助等兜底保障,也有以“扶”为主的稳岗就业、金融扶持等扶助措施。

三是推进民生工程,书写惠民答卷。合肥通过改扩建幼儿园、建设中小学智慧学校、打造智慧养老示范工程、改造老旧小区等民生工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发力,彰显暖民心的“合肥温度”。合肥正以切实的行动,将收入分配改善落到实处,激发群众在富裕路上人人参与、共同奋斗。

五、文化宜人生态宜居,培育共同富裕发展引力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更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精神的富足,生态的优良,都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文化绽放软实力,精神富有品质高”,合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巢文化、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合肥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高水平文化服务平台;推动罍街特色街区集群、合柴1972、庐州意库等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天蓝水清环境优,生态富民探新路”,合肥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打造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生态治理,逐步构建“南湖北岭、多片多廊”的生态格局,为区域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合肥还积极探寻生态富民新路径,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大力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围绕中国环境谷等园区建设,打造环境产业高地;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打造环巢湖绿色有机农业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