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

安徽滁州:科技治超打造廉政交通执法队伍

2022年11月11日16:3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道路运输线长、面广、点多,交通执法力量的路面管控虽显效快,但成本高、人力少、难度大,寻求长期、规范、有效的、科学的治理办法,才能保证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长效推进。

滁州市交通运输局总结以往治超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在继续抓好路面监管的同时,突出源头管理,将超限超载治理关口前移。工作中严把车辆运输准入关、货源企业巡查关、承运主体监督关、经营主体资格审查关等环节。无论是源头企业还是货车驾驶员,只要发生违法违规超限行为,将会被依法依规处理。这些治本性、源头性防范举措,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在治理成本上,所投入的资金成本和人力物力要低于路面治理成本,在治理效果上起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降低了超限超载发生几率,大大缓解了路面执法监管压力。

截至2022年,滁州市交通运输局先后投资1.97亿元,在全市范围建设58个非现场执法数据采集点并投入使用。治超非现场执法动态监测卡点是利用经过质检部门鉴定的高科技动态检测技术监控设备,对途经检测点的每一辆货运车辆实施动态称重检测,依据电子数据对违法车辆和驾驶员实行处罚的一种执法模式。此项工作实现了由传统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的转变,现场执法为主向非现场执法为主的转变,设备对过往货运车辆不停车检测、自动抓拍车辆图片、识别车辆牌照、自行精确记录,采集车货总重、轴数、速度等相关数据,作为后续处理工作的有力证据,使货运车辆思想从“我要超”转变为“不敢超、不愿超”。治超非现场执法新模式的应用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的治超方式,基本做到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全面覆盖,在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实现“逢车必检”、24小时管控,实现了监管无死角、无盲区。

治超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做到执法人员与涉案人员立案前“不谋面”、科技检测系统对违法车辆“无情面”、案件处理人员和路面违法者“难见面”。交通执法部门通过电话、邮寄送达等方式通知违法车主、当事人限期配合调查;制作电子证据发送路面中队、治超站、监管点,交通执法部门有针对性进行路面查处;抄告车籍地车辆管理部门,督促责令违规超限车辆前来处理,消除违法状态;对压线、套牌、故意遮挡号牌等方式干扰或者逃避检测的,交由公安机关交警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罚记分。货运车辆违法信息的采集、立案及处理,全部在治超联网平台上进行,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廉政,廉政风险降至最低,为全市打造一支清正、廉洁、高效、文明的交通执法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是当前常抓不懈的一件大事,源头企业和广大货车驾驶员们需共同遵守法律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滁州交通执法人将加强部门联动、标本兼治,不断完善源头管控,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超、源头治超、科技治超、精准治超”,严厉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穆晓雨 王行杰)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