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文化体育>>健康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五个“一”诠释坚守与担当

2022年11月10日10:4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阳光透过玻璃洒进病房,映在了孙诚(化名)的脸上,他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温暖。手臂上,一根导管将他体内的血液引流而出,经过床旁透析器的净化,再回输体内。作为一名有着10年病史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每周雷打不动的3次血液透析是他的生命支持。孙诚至今也忘不了小区被封控时的焦急和看到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黄码医院”开诊消息时的激动。

10月24日至11月6日,该院作为唯一一家省级“黄码医院”闭环运行336小时,接治了来自合肥市中高风险和隔离管控区有紧急就医需求的居民6846人,其中住院人数322人,孕产妇42人,血液透析280人次。

全院一盘棋 上下同心向“疫”而行

在合肥市疫情防控形势最吃紧、最关键的时刻,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闻令而动、多线作战,以最快速度和最有力的作为,扛起了保障封控区、隔离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

千头万绪,首要任务是住院患者及陪护千余人的转移。沟通解释、联系转院、调度120、医保、出院结算……22日下午2:30到23日凌晨1:30,仅11小时,环环相扣的转移工作顺利完成,比计划提前半天。与此同时,风险区划分、就医流程、人员安排、后勤保障安排、物资储备等不同战线通宵达旦协同作战,交织成一张大大的网格,一切都在有序运行,一切又是没有硝烟的战斗。

高效有序的背后是有备而战。此前,医院对现有住院病房进行了“三区两通道”符合传染病救治要求的改造,制定了相关制度与流程;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病房腾空预演。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该院党委成立了机关、医疗、护理、后勤保障等7支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41个,确保关键时刻有组织,危急时刻有党员。

“我们全员一条心,是医者仁心、党员初心,也是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心!”闭环通知下达后,院党委立即向全体党员发出一封信,鼓励大家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动身边的群众同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开诊来,该院领导班子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值守在岗、吃住在院。形成了领导班子总揽全局、统一指挥,职能部门协调各方、分层调度,全院一盘棋、大执行的良好局面。

支部吹哨,党员群众纷纷报道。“在只有周边几个小区因疫情被封控时,我就给支部同志们做了第一轮备战动员,进而很快将动员扩大到整个科室,年轻的同事们果然没让我失望,接受任务干脆利落,实际工作任劳任怨。”在内科第十党支部书记王楠的号召下,支部三十余名重症医护投身到全院各个隔离病区参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党员冲锋,行胜于言。有过武汉金银潭抗疫经验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沈杭管理着隔离二病区的护理工作,这是重症患者最多的一个病区。每一天的工作安排,沈杭会把病情最重、护理难度最高的工作留给自己或其他党员,“党员就应该冲锋在最苦最累的地方,发挥表率作用。”

在这场应急大考中,党员“立身为旗”,带动群众同心战疫,全院上下一条心,充分展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切为患者 隔离不隔爱与守护

“120马上送来一位昏迷患者!脑血管意外可能!速到急诊预检集合!”10月25日晚,120救护车呼啸着驰入院区,来自合肥某封控区的一位72岁老人被送入急诊室内,穿戴全套防护服的急诊医护立即上前检查。很快,临床诊断患者大脑右侧基底节大量出血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需马上进行手术。两小时生死营救后,患者转危为安。

生死营救的背后,是医生用自己的负重,承担着病患和家属的希望。脑出血需行介入手术,洗手衣、防护服、30斤重的铅衣,再加一层隔离衣,戴上双层手套、面屏,一场手术下来,汗湿了全身。主刀大夫、神经外科主任江涛介绍,介入手术常常要五六个小时甚至更久,极度考验体力、耐力,层层防护也加大了操作难度,“但铅衣之重,重不过生命,‘生命至上’永远是医者的第一本能。”直到现在,江涛仍然坚守在隔离病房守护最后一批住院患者。

在隔离病房,住院患者一人一间,没有陪护。护士们既要打针用药,也要充当起患者的“临时家人”, 除了查房、输液、抽血、发药等,还担负着打水、送饭、帮病人翻身、协助如厕等生活护理,一刻都停不下来。厚重的防护服使她们不敢走快,护目镜上的雾气总会使视线模糊,一个班次下来,常常精疲力竭。为了保障每一位住院患者都能得到精心照护,医院按照床护比1:1配置了护理人员。

启用省级医院作为“黄码医院”,正是省疫防办为确保中高风险区、隔离点的发热 、急危重症 、血液透析 、肿瘤放化疗等患者和孕产妇 、新生儿等需要紧急就医人群得到及时救治的举措。开诊后,该院65岁住院患者占比超2/3,急危重症接诊率一度接近40%。为此,医院专门制定“黄码医院”运行期间危重病人暂行规定,确立日报制度,每日有专人了解并指导各病区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铆足一股劲 关关难过关关过

黄码医院对院感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它既要在保证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治各种不同类型的患者,也要防止来自风险区的患者中可能出现的阳性病例感染其他患者。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如何将原先为定点医院打造的流程方案重新组合,守住“院感底线”,是摆在开诊前的第一重难关,也是最大的难关。经过通宵达旦的模拟走流程、修改流程,医院最终敲定方案,为开诊后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不为人知的是,14天来,院外有一群人默默无闻、不问昼夜闯难关。院办尹旭东不停面临着新增闭环酒店的难题。他每天开车穿梭在新站区的大街小巷寻找符合闭环条件的酒店:既要周围人流量小,又要可进行“三区两通道”改造,还要满足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相关要求。

闭环酒店是闭环运行的关键一环,是保障医护短暂休整后再上战场的“补给站”。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好她们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医院从行政部门挑选出20名青年党、团员当起了酒店“管家”。

“关关难过关关过。”首个上岗的“管家”侯菲菲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登记造册、梳理流程、分发物资、核酸检测、调度车辆、垃圾处理、院感防控,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还不时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工作到凌晨是家常便饭。“刚开始我很生气,因为在酒店楼下,我的生意都被影响了。后来了解到闭环的医护们的辛苦和不容易,她们舍小家为大家,正是为了所有市民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某闭环酒店楼下的一位商家在酒店“管家”的耐心沟通解释后,从刚开始的生气到后来自费为酒店医护人员送水果表达支持。

紧盯每一秒 细枝末节全力保障

院感防控既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底线”,也是医院一切活动的“红线”,这就要求院感防控工作不仅要全面,更要细致。预案流程、通道梳理、防护服穿脱培训、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消杀方案……连日来,院感人员通过抓细节,将院感防控覆盖到闭环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员。

该院人力资源部的王梦洁具有医学背景,她被抽调支援院感防控。她与另两名同事组成“白衣哨兵”小组,24小时“三班倒”紧盯监控,实时查看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动作是否标准规范、顺序是否准确。

“有天下手术台很累,脱防护服的时候突然听到喇叭里传来喊话声,提醒我顺序错了,当时吓了一跳。后来想起来很感动,医院考虑得很细,很多人在默默保护我们的安全。”一位来自外科的医生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勤保障很重要,防疫物资、医疗用品、生活保障,丝毫不能有差池。连日来,后勤保障人员既是管理员也是搬运工。临床一线随时需要调用医疗设备,有时半夜一个电话,他们立即起来调配、搬运。物资随时运抵医院,他们去卸货、搬运,几十斤的箱子,一个人搬不动的就几个人扛,清点、登记、分发,一天下来,常常奔走几万步。俯身埋头干、辛苦不言苦,繁杂而琐碎的工作一直重复,“保姆式”的保障服务始终“在线”。

一直在路上 积极探索职能转换

黄码医院运行期间,医院领导班子反复强调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及时总结,梳理制度和流程,固化工作成果。接到上级关于“停诊”的指令后,医院立即启动了《“黄码医院”运行管理手册》编写工作。

14天的使命担当,对安徽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构建安徽省“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中的“1”,中心总体设计思路是“新旧融合、整体协调、平急结合、灵活转换”。应对疫情,中心全面贯彻平急结合,急时,做好综合协调、资源调度,科学精准地针对疫情开展救治工作;平时,注重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设和对各地市疫情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将服务由单纯的诊疗服务拓展为全周期的医疗服务。

“黄码医院”运行以来,如何使中心在综合医院、定点医院、“黄码医院”三重职能模式中灵活转换,成为了公卫临床中心领导班子不停思考的新课题。未来,中心将一如既往思考、探索、行动,对标国内一流,立足平战结合,以“强专科、大综合”模式,努力建设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为一体、代表省内传染病诊疗最高水平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14个日夜,336小时,医护人员向“疫”而行、领导班子靠前指挥、管理人员协调调度、保障人员日以继夜、后勤人员严防死守,从病床前到大后方,披星戴月、甘之如饴的背后,是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人使命必达、在所不辞的责任与担当。(吴晓珍 付艳)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