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怀远:耄耋老人热心科普关爱儿童二十余载

彭怀远,男,193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来安县科协退休干部。自1996年退休以来,他不忘生态保护初心,利用毕生所学的科普知识,竭力挽救保护名树古木;他关爱学龄儿童,多次倾心捐资助学;他义务为青少年授科普课,致力于将生态保护事业传承发扬。彭怀远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第二届优秀老科技工作者”,滁州市“关工先进个人”、“‘四好’离退休干部”、滁州市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滁州好人”等。
心恋银杏 保护古木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各地大兴土木,滥伐树木时有发生,大片的山林遭到破坏,大批的古木命悬一线,身为高级园艺师的彭怀远十分心疼。为了留住这些历经千百年风雨的珍贵古木,时年50多岁的他跋山涉水先后5次搜集全县古树名木资源,拍摄取样、辨别记录,取得了全县各类树木种类的第一手资料。2012年,彭怀远在县当时县林业部门的帮助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纂出版了《来安古树名木》,收入来安名树18种,共49株,对每株名称、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和长势都作了详细介绍,穿插了有关古树的历史掌故和民间传说。此书一经出版,唤起了更多群众对自然的尊重,也对后来的古木保护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宣传银杏、保护银杏,彭怀远多方联系,邀请县电视台摄制了“走进永阳话银杏”专题片,在县、市电视台播放,让更多的人们认识银杏、了解银杏、爱护银杏。2016年,彭怀远一篇名为《保护好银杏古树资源,建设山水休闲胜地》的作品,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即拨下专款对来安18株古老银杏(7株千年以上)设置围栏,挂牌保护,使得古树逢春展新姿,青山绿水人居乐。
作为安徽省老科协特聘的银杏研究专业科技咨询专家,彭怀远学习科研不止,先后在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和科技报刊上发表银杏论文和文章60多篇,多次获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他还注重科普理论传播和人们健康养生实际相结合。打破“白果吃多会中毒”的民间说法,他撰写“如何安全食用白果”并在安徽省广播电台播出,科学地解释了白果成分、营养组成和食用白果注意事项,通俗易懂,对全民健康饮食观念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影响深远。来安县半塔茶场在彭怀远的技术指导下,经多次试验后终于研制出银杏叶茶,并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新奇”牌银杏叶茶一经上市便广受欢迎。
关爱儿童 倾心资助
彭怀远深知知识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退休后的他积极投身党的关工事业,用真情和汗水辅助“幼苗”。他先后担任县关工委委员、德育报告团副团长,多次赴乡村学校开展德育讲座1000余场,坚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成长。他将编写的《雷锋人生名言一百首》《中国梦,我的梦,老少共筑中国梦》《名句精华》等书刊赠与来安中小学,用于德育教学。
20多年来,彭怀远将自己的文章稿费和出书所得,几乎全部用在关心下一代身上。他曾自费购置10套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赠给县实验小学用于科普教育,他连续5年资助舜山镇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陶亚楠,帮助她以优异成绩考取来安中学。2016年,他资助新安初中贫困儿童胡柯,帮她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他还多次前往县儿童福利院看望慰问孤儿,为他们买书买玩具……他的稿费用完了,就用工资,妻子生前每每埋怨时,他总乐呵呵地说:没办法,老婆子,谁让我爱着这些孩子呢?
钟情科普 发挥余热
彭怀远对科普教育是钟情、热爱的,虽然上了年纪,但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他精心编写了少儿科普读物《听老爷爷讲“公孙树”的故事》,自费彩印500册赠送部分小学,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此后,在县委宣传部、科协的帮助下,他又相继编写并出版了《听老爷爷讲“小蜜蜂”的故事》《听老爷爷讲“来安大蒜”的故事》等少儿科普系列读物,用极富童趣的文字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
2010年起,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他都会主动参与县关工委报告团,深入到各中小学进行巡讲,讲科普知识、讲环境保护等,已累计讲解800余场,听众10万余人次。
彭怀远曾感慨地说:“科普是我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孩子们,我就是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给他们留点什么,我老了,快写不动了,也快讲不动了,所以我得努力、得加油,我要做那夕阳下的老黄牛!”他克服疾病困扰,终于完成了他的回忆录《不忘初心》,滁州市科协主席为其题词“青山依旧夕阳美,初心不忘科普情”。(丁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