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当涂县大陇镇:1696亩新增粮田背后的创新思维

2022年09月28日09:15 | 来源:皖江在线
小字号

530亩单一虾田种上稻子,预计可新增粮食产量265吨。

1018亩闲田变忙田,实行稻虾轮作,小龙虾已于7月中旬全部起捕上市,共起捕小龙虾132吨,实现销售收入610万元,利润180万元,亩均产值5990元。在田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亩产550公斤,亩产值1320元。

148亩差田变良田,通过种豆固氮方式提升地力,改善土壤质量,预计年产大豆15吨、小麦60吨。

“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涂县大陇镇副镇长夏云告诉记者,通过“农田四变”,全镇新增粮食生产面积1696亩,实现了稳粮与增收双赢。

标准化改造 千亩滩涂变良田

面前的千亩粮田已到了抽穗扬花的时节,而在20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闲田。

“当年新增优质粮食生产面积1018亩,年产优质水稻560吨,实现产值134万元,平均亩产优质水稻550公斤,亩产值1320元。”夏云介绍,2021年初,该镇投资450万元,实施了新生村、新丰村2个滩涂开发项目,对1018亩地块进行平整,并进行开沟降渍、农田林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改造,使项目区实现了旱涝保收。

既要稳粮,又要增收。改造之初,该镇就选定了“稻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按照国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标准,对田间工程进行标准化改造,将1018亩耕地改造成46个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坑塘比控制在10%以内,实际占地仅为8%,实行稻虾轮作。

1018亩滩涂闲田变成稻虾轮作忙田,调动了农民的种养积极性。今年,小龙虾已于7月中旬全部起捕上市,共起捕小龙虾132吨,实现销售收入610万元,利润180万元,亩均产值5990元。在田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亩产550公斤,亩产值1320元,年均新增粮食产量560吨左右。土地租金由整改前的每亩242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亩1200元。

破解“碎片化” 百亩荒地变农田

在麻村村,原先没人愿意种的148亩差田,现已种上大豆。

“我相信,通过培肥地力,差田也能变良田。”承包这块地的本村村民薛维凤说。

薛维凤接手后对土地进行了平整施肥,并通过种豆固氮方式提升地力,改善土壤质量,148亩田地预计年产大豆15吨、小麦60吨。“只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耕地质量将会提升一个台阶,争取也能种上水稻。”

原来,这块地是麻村村委会2017年实施的土地增减挂地块,涉及52户农户的闲置住房和宅基地。由于肥力差,土地碎片化严重,一家一户没有几分地,产生不了多少效益,一直荒在那里没人耕种。

“肥力虽然有点差,但不能一直荒下去。”麻村村党支部书记孙克发说,想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对碎片化的土地进行整合,统一对外招标,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防止了土地抛荒、撂荒。2021年底,村“两委”将该地块公开招标,并最终以亩均200元的价格租赁给本村村民薛维凤,用于种植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

村合作社托管 530亩虾田种上稻

“让全村18户龙虾养殖户的530亩虾田种上水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禾村党支部书记陈三九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村民们纷纷采用虾稻连作的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但是,正因为养殖效益较高,加之土地零散、精力有限、技术不足、成本偏高等各种问题,影响了村民种稻积极性,出现了部分季节性龙虾闲田。

要激发龙虾养殖户种稻积极性,就要提高种稻的比较效益。一方面,该村紧盯上级农业农村部门扶持粮食生产的有关政策,以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名义,对虾农的农田资源进行整合,打捆申报了市级2022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政策项目,调动虾农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下属企业开发“虾田米”品牌,实现三产融合、品牌强农。2021年7月31日,绿色无公害的大陇虾田米亮相央视大型现场直播栏目《走进乡村看小康》,引起了各界关注。在尊重虾农意愿的前提下,企业对虾农所种水稻进行托管,签订订单协议,统一品种、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截至目前,全村虾田种稻面积新增了530亩,共有18户虾农实施了稻虾综合种养,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新路。(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严爱平)

(责编:黄艳、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