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池州

“普法润民 交通先行”法治作品(故事类)——

池州:治超非现场处理创新工作举措 提高执法说服力和公信力

2022年07月18日15:5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2021年11月,池州交通、公安组成流动联合执法组,在全市范围内主要路段、省市边界以及重点源头单位周边路段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打击超限超载运输、强行冲卡、逆向行驶逃避非现场动态卡点检测的违法行为。在市交通执法支队的统一调度下,依托市、县两级治超联网平台,对系统采集数据进行科学研判,在重点路段实施精准查纠。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查获非法货运车辆63台次,查处车货总重达到75吨以上或超限率达100%以上车辆6台次,精准追踪非现场执法中已立案但至今未接受处理的“黑名单”车辆数十台,皆悉心劝导至池州市治超非现场案件处理中心接受处理。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谢谢您的配合,请进。”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这句简单的话一天要被重复好多遍,查验“两码”这个和案件处理似乎没有任何关联的工作已然成为整个案件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瞧着这位心急火燎似乎还带着怨气的当事人走进来,一位执法人员立刻前来接待道:“您请坐这里,看您的样子是外地来的,赶时间吧?”“是的,我急,你们给我办快点啊,这个处理要多长时间啊?”“这个处理需要一会儿的,但您放心,我们一定最快最妥地给您处理好,先坐着喝口水”,一边说着,另一位执法人员温馨地递上了一杯刚泡好的绿茶,刚刚还“趾高气昂”的当事人低声说了句“谢谢”,怨气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

执法人员对来中心接受处理的车辆所有人、驾驶员以及相关当事人开展一对一的普法宣传,告知当事人治超非现场执法流程、违法事实和情节、违反的法律法规、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引导他们在今后实施运输行为时如何合法装载、规范自己的运输行为。

当事人很配合办案人员,干脆利落地拿出了所有需要的证件和材料,在处理的整个过程中,也没有多说一句“找茬”的话,而是被服务大厅播放的视频画面吸引住了,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因超限超载酿成的一系列悲惨事故的案例,看着视频里一个个的真实镜头,他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这时,站在一旁的另一位执法人员走进跟前,用最通俗的方式和语言,深入浅出,给当事人上了一节生动的普法课。听完后,当事人愧疚地说到:“今天我甘心接受处罚,感谢你们让我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回去后也一定好好劝说那些还在抱着侥幸心理的车友,让他们也要合法规范装载。”

故事中的当事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缩影。他们最初都是带着不甘心不理解来到大厅,对超载行为即将受到处罚也感到不满,但是执法人员坚持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成功让他们心服口服。

“非现场执法”又称“非接触性执法”,指行政机关通过监控、摄像、录像等技术手段,在执法人员不直接面对行政相对人的情况下,采集、记录其违法证据,进而对其作出行政处罚的执法方式。池州市交通执法支队非现场案件处理中心坚持“轻处罚、重教育、优服务”原则,把对当事人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当作整个案件处理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来做,避免一罚了之。每一位执法人员都牢记“执法为民”宗旨,任劳任怨、甘愿奉献,用温情打动人,用道理说服人,让交通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树立队伍好形象,撬动执法大能量。通过说理式执法,有效改变了简单机械式执法,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较好地发挥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作用,切实提高执法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使行政执法回归了合理性和教育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皖交执法宣)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