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蚌埠

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

2022年07月05日09:29 | 来源:蚌埠新闻网
小字号

盛夏时节,从怀远县城驱车向西行驶15公里,一座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映入眼帘。近年来,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承接核心区引进、孵化、集成的高效生态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快打造“农业硅谷”,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新项目

加速落地

6月29日,占地43亩的“夏兴种业种子产业园”项目在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工建设,项目主要建设烘干、精选、加工、仓储、低温冷库、科研用房,同时配套购置烘干机、精选机、提升机、全自动包装机等设备。

“产业园新建的这个烘干中心,配置12台三九烘干机,每台每次15吨,一次可烘干36万斤;配置1套精选加工包装设备流水线,每小时加工包装1.5吨。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制种及生产管理长期用工30人,插秧、种子田去杂、杂交制种拉花等田间作业零工200人,对推动怀远县农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工现场,安徽夏兴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玉廷高兴地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我们以项目大建设推动园区大发展。”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尚毅告诉记者,园区成立至今,已入驻企业近60家,其中核心区18家,石榴基地39家。众多农业企业纷纷落户,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榴种苗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做实验

石榴种苗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做实验

在绿沃川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挥汗如雨,施工机械往来穿梭,一片忙碌的建设场景。总投资1.1亿元的绿沃川农业项目是去年园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项目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模式,按标准缴纳土地租金。建设以教育培训、农旅研学、农业科普为主的多功能智慧农业展厅,及69.7亩的空中草莓连栋玻璃温室大棚。项目采用智能化温室监控、全程无土化栽培、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物联网产销模式等现代设施农业种植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种植。

“通过与韩国、欧洲等国家的企业技术合作,我们采用智能化温室监控、全程无土化栽培、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物联网产销模式等现代设施农业种植技术,进行现代化农业种植。与传统种植相比,可节约土地40%,提高产量3倍-4倍。”项目负责人朱利宾介绍。

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双招双引”为抓手,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2021年,园区共接待台州绿沃川、山东维科、地主网、依之久公司等全国各地客商40余批;先后赴山东、浙江、广东、上海、北京、江苏等地招商20次,引进农业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同时建立健全“一对一”企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并加强企业服务保障。

新科技

开花结果

“入驻园区以来,我们流转了园区高标准农田2500亩,用于科研育种和杂交水稻制种以及其他作物种子繁殖生产,科研育种工作在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品种选育上成果丰硕,杂交水稻制种‘轻简化栽培技术’获得突破性成功,亩产值接近4000元。2021年,公司获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440万元项目资金扶持。这为我们下一步继续埋头搞科研提供了动力。”谈及为何建设种子产业园,赵玉廷如是说。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基础性的任务就是完善种子生产基础条件,加快良种引进、选育和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在搞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尚毅说。

行走在园区,处处感受到科技创新为特色产业赋能。

由园区企业安徽天兆石榴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的“石榴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应用与推广”重大专项项目,聚焦于在杂交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完成对石榴新品种的选育,从中筛选出适合本省石榴产区广泛栽培的优良品种。

水肥一体化立体无土栽培

水肥一体化立体无土栽培

安徽省农科院秦改花博士团队在园区建设怀远一号榴园,建立怀远石榴种子资源圃,开展石榴标准化栽培、设施避雨、避光栽培试验示范,提高了石榴产量和品质。

以占地180亩的农业科技合作创新示范园为试验田,安徽中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始,立足于组培育苗技术及国际上石榴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建成怀远石榴种植资源圃,建设了国内首家石榴工程实验室并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了石榴种苗组培技术体系,目前,实验室已生产优质脱毒组培苗20万株,具备年产50万株的生产能力。

“我们运用组培技术培育石榴种苗,对怀远当地红玛瑙、红花玉石籽和白花玉石籽3个优质石榴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公司总经理葛伟强说,“预计脱毒组培苗可提早半年挂果,实现增产20%左右。”

在产业园产业发展基金及相关政策的推动支持下,由高校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组成育种研发体系逐渐形成。目前,园区种业研发机构达到28家,汇聚科技研发人员73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2人,博士13人。

通过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是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可行之路。目前,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将示范区作为他们新品种研发、实验、示范基地,科研课题实施基地,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基地。围绕主导产业糯稻、特产石榴发展,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建立怀远糯稻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建立怀远石榴专家工作站,为主导产业提供品种研发、标准化栽培、农产品精深加工、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科技支撑。

新业态

不断涌现

科技园区,处处充满科技味。

蔬菜的根须有的生长在墙壁上,有的生长在管道里,还有的生长在水雾里,它们可以脱离土壤生长,不受空间所限,空中管道栽培、苗床式栽培、复合式栽培、螺旋立柱栽培等30多种模式让人眼花缭乱,蛇瓜、大红番茄、巨型南瓜、长柄葫芦、空中红薯等不常见作物在这里都能看见……来到园区高科技栽培展示厅,仿佛走进了无土栽培“大观园”。

展示厅负责人刘纪丽介绍,这里主要以无土栽培模式中的各种基质栽培模式为主,集中展示国内外最前沿的无土栽培模式种植技术和物联网系统、高科技育苗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植物蔬菜组培室,厅内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园林造景手法,实现了乔、灌、花、草并举,集展示、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

“这是园区去年和潍坊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的,主要用作新技术展示和示范推广,下一步将应用去产业化实践,现在是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尚毅说。

既有高大上的无土栽培,也有接地气的变废为宝。近年来,得益于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化和入驻企业的持续增加,一批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来到厚德虻链生态农业园,负责人耿元飞正在忙碌着,这个企业依靠创新研发出工艺预处理+制浆+黑水虻(凤凰虫)养殖的系统性处理工艺模式,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资源化利用后将会产生优质肽蛋白原料,可作为南美对虾、龟鳖、蛙、蟹的饲料;虫粪又是很好的种植肥料。因其含有抗菌肽,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成活率,正常情况下能提高20%—40%成活率。有经验的养殖户在使用一年后,会计算成活率增加情况,减少下一年度的投苗数量。”耿元飞介绍,目前已形成上端餐厨垃圾、中端水产养殖、下端成品加工销售的产业循环,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已成为园区中变废为宝的典范产业链。

为加速新业态培育,园区创办了百果园惠农创客空间,集农业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创业服务、项目孵化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两年内共孵化企业25家。

“创办创客空间为农村很多创业者和小微创新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也让更多的创业者可实现自己的梦想。”创客空间负责人焦保杨说,目前孵化的25家企业涉及农村电商、种植养殖、新媒体等,而这些创业者又带动周边5家农户创收。“我们以参股入股方式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也会在经济上实现效益,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事。”

据介绍,园区建设以来,为激励大众创业创新,创建了“星创天地”创业孵化平台,由园区管委会协调为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培训、政策宣传、融资担保、创业指导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培育了怀远百川农业科技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带动了糯米生产、石榴种植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年福烨)

(责编:吴西露、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