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了的事 就要一头扎进去
——记蚌埠市发展改革委宋建辉
回到蚌埠市区一年多了,蚌埠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宋建辉仍然会不时想起管庄,想起在那里挂职扶贫的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
五年前的夏天,也就是扶贫任务最为吃紧的2017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宋建辉主动请缨,从市发展改革委来到怀远县白莲坡镇管庄村,一头扎在了村里。四年里,他始终坚持吃住在村,始终把困难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却顾不上家人。
他把心放在了管庄
又是一个火热的夏天,6月20日,记者重访白莲坡镇管庄村,宽阔的入村路、青青秧苗映入眼帘,充满着生机。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管庄村还是另一般模样,作为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流传着“嫁人不嫁管庄汉”的伤心记忆。
管庄为啥这么穷?面对记者的提问,曾经当了二十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孝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没有路啊,村子八不靠,地势又洼,连条像样的出村路都没有,更别说这通到户户家门口的路了。”
作为蚌埠市88个贫困村之一,管庄的“穷”表现在方方面面:长期基础设施欠账,村里没有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管庄和其他农村一样——染“病”了。走访村民、谋划产业,3年多的时间里,宋建辉带领扶贫工作队为管庄村修了路、建起了加工厂,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我们村的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老宋的心血,现在我们也由过去的基础薄弱村变成了先进村、模范村。”和宋建辉并肩作战四年的点点滴滴,涌上杨孝德的心头。
循着村里宽阔的马路,记者来到怀远县白莲坡镇管庄村脱贫户杨树娥家。“自从城里来了帮扶干部,咱村变化不是一般的大,感谢宋书记。”讲起现在的生活,杨树娥笑容不自觉爬上眼角眉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迎接杨大姐的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现在我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四年时光,厚厚的扶贫日记,记录着这个皖北村庄的变迁,也写满了第一书记宋建辉的酸甜苦辣,这里有难事、小事、烦心事,也有喜事、大事和乡亲们的脱贫故事。
入村以来,宋建辉默默奉献、助力脱贫,千方百计为管庄村谋发展,坚定不移做实事。村里1.9公里的烂泥路、断头路被修成了平坦整齐的水泥路,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年来,他团结村“两委”班子,紧密联系群众,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9年底管庄村6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从机关来到管庄,从一个机关干部变成了乡村干部,感谢组织的信任。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要把心留在这里。”在扶贫日记里,宋建辉充满深情地写道。
他对家人满是亏欠
皖北的冬天,寒风刺骨,清晨尤其难挨;盛夏,又骄阳似火,连风中都“冒着火气。”那些寒来暑往的日子里,宋建辉把扶贫答卷写在田间地头,用一身“小麦色”换取贫困群众脱贫的成色。
怀远县白莲坡镇副镇长李媛媛在《我身边的“山海情”》一文中写道:那年冬,大雪纷落,半腿深的雪阻断了出门的路。管庄村第一书记宋建辉凌晨5点便悄然起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房屋年代久户,这样的家庭都是他牵挂的重点。踏着安静的雪声,走在熟悉的路上,带着对每一户的牵挂,他挨家走访,详细了解恶劣天气对贫困家庭的影响,确保人员安全、生活无碍……
“他对村里的事情特别上心,时常工作到深夜。”杨孝德说,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老宋刚来时,大家一看就是个城里人,没过多久,他就变成了咱村里人。
“宋书记待我们,就像家人一样。”脱贫户杨为刚说,“现在,儿子在外面打工,各项扶贫政策都落实了,村里还安排秸秆禁烧等公益性岗位,我平时给村民们理发还能弄点活钱,日子过得顺心着呢。”
在管庄这个“大家庭”日子越来越好的背后,宋建辉的“小家庭”却接连遭受着各种变故。
2017年刚驻村不久,78岁的老母亲摔断了2根肋骨,母亲深知当扶贫工作队长的儿子任务重、工作忙,叮嘱家人千万不要告诉他,不要影响他的工作。20多天后,宋建辉回蚌埠参加工作例会时才知道这件事,尽管很内疚但依然无法抽出时间照顾母亲。2017年9月,女儿脚踝骨骨折,他能做的只是从淘宝上给女儿买了一副拐杖。2019年11月,在80岁的老母亲又一次生病出院后,为了能够安心在村里工作,他把老人接到了村里,安排在邻村的老年公寓。
驻村以来,宋建辉把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给了贫困户,心都放在了村里。宋建辉说,“这些年,没有照顾好母亲心里有不少遗憾和愧疚,但说实话,看到管庄越来越好看,乡亲们的生活越变越好,心里的那种遗憾得到了很大的慰藉。”
在村里收获一片赞誉的同时,宋建辉的付出也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认可:2019年3月被市委组织部记三等功;2020年4月获市发展改革委嘉奖,6月获省五一劳动奖章,8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驻村工作队长”。
他累倒在工作岗位
重症监护室外,宋建辉的爱人路雪梅心急如焚,她多么希望眼前的一切都是假的。
一道铁门阻隔着亲人相见,里面的宋建辉处于神智不清的状态。“5月22日是我一生最黑暗的日子,接到电话通知,老宋在淮南出差期间昏迷了。”路雪梅忍不住哭泣。
“其实今年3月,老宋就出现过身体不舒服,曾有一段时间脾胃不适、精神不振,我劝他做个检查,但是他却因为工作太忙始终没有抽出时间。如果我当时多坚持一下,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路雪梅的言语里,既悲伤又懊悔。
今年5月,宋建辉作为2022年全省粮油库存重点交叉检查第十组组长被抽调到淮南开展工作。白天他一个个垛位爬仓取样,晚上写报告梳理检查情况,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
5月22日傍晚,在结束对一家粮食收购企业检查时,刚回到宿舍的宋建辉突然陷入昏迷。一同工作的市发展改革委粮食监督检查与财务管理科科长袁新春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由于事发突然,病情危重,两天后,宋建辉又被转院至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6月2日恢复意识后,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今年初,宋建辉协助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蓝佳勇管理粮食方面工作。在开始协管粮食工作的一个月的时间内,他跑遍了市区的所有粮食企业和存粮库点,逐家查看企业储粮情况,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系统学完了多达365页的《粮食库存检查常用法规政策制度选编》,从一个粮食工作的“门外汉”迅速变成了行家里手。
“我分管的工作多,平时也非常忙,各项工作不能事无巨细地关注到,有宋建辉在,总能帮我把粮食的所有工作都考虑周全。”蓝佳勇说。
严谨细致,认真负责,为人亲和,作风正派……这是宋建辉留给几个粮食业务科室同志的最深印象。“宋调研员工作特别认真,认准了的事,就要一头扎进去。”袁新春告诉记者。
无论是粮食收购、销售出库和企业储粮安全、安全生产,还是专项整治、巡察整改和国企改革、信访维稳,在粮食安全工作的一线,永远能见到宋建辉忙碌的身影。2022年以来,宋建辉共牵头赴县区和国有粮食企业开展专题调研8次,参与各类粮食安全检查14次,检查粮食企业70余家(次)。
在宋建辉的带领下,市发展改革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配合市纪委监委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市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共查摆问题142个,已全部完成整改;高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完成2家企业的改制和3家企业的清产核资;落实省委指导督导和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形成整改成效162条,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各项规章制度12项……粮食系统干部队伍变得更有凝聚力了,企业政策执行得更规范了,政风行风呈现出新气象。
由于驻村工作期间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和长期的不规律饮食,宋建辉口袋里时常装着速效救心丸。
“我们做的是粮食,更是良心。”宋建辉常常说,“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我们一定要把政策性粮食存足、管好,万一发生突发情况,我们的储备粮食能不能拿出来,拿出来的粮食老百姓能不能吃、够不够吃,考验的是我们粮食人的良心。”(记者 杨露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