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两会热1℃】四万亿之后,安徽如何迎来“新的绽放”?

陈浩
2022年01月20日11:3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跨上一个标志性台阶。”在1月17日召开的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自2009年跻身“万亿俱乐部”以来,安徽经济总量以“加速跑”的态势连续迈过3个万亿大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在此基础上,今年的安徽省两会明确了2022年的预期目标,即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

我们不禁要问:四万亿之后,安徽如何迎来“新的绽放”?

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安徽是一个发展中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省情,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好是重中之重。”日前,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必须加快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对于安徽而言,三次产业中,二产特别是制造业是强省之基。长久以来,制造业筑起了安徽的产业地标,为经济向上积蓄着动能。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9%,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即按照“4116”目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优势产业向万亿级迈进,加快建设智能家电、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建立10户超千亿企业、60户超百亿企业目标培育库。

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重点打造的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大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4116”目标的提出,为安徽产业升级明确了方向。

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凯盛科技供图

“随着终端需求的迭代,新材料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在安徽省政协委员、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雯看来,新材料产业冲刺万亿级,有基础、有后劲。她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企业,要顺势而为。

“就拿我们自己来讲,这几年,凯盛科技瞅准折叠手机、智能穿戴市场,联合蚌埠玻璃院研发出国内唯一全流程化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各项指标领先行业。”陈雯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用好国家、行业及省市政策,发挥产业链优势和规模虹吸效应,努力成为头部企业。

锚定头部,既是皖企的进阶之路,也是对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提出全省“头部企业偏少”问题的积极回应。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基高倍甜味剂及香料生产研发的上市公司。

聆听完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后,安徽省人大代表、金禾实业董事长杨乐表示,制造业企业要抓住“4116”行动计划实施的契机,不断提升自我。“我们正聚焦生物基材料及精细化学品领域,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及拳头产品,为‘百亿企业’目标而奋斗。”

创新驱动,成果转化应用是关键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是安徽的“金字招牌”。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着墨颇多,提出“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其中明确,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是安徽的“金字招牌”。图为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大先研院。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对此,安徽省政协委员、淮南市科技局局长周方勤表达了认同,“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在地和创新型省份,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

他建议,通过健全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应用考核体系,以及科技成果孵化体系、激励企业创新政策体系等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不少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们建议,企业要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靠前站、下功夫”。

在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桂生看来,企业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有创新动力,也掌握市场动向。

“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工程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研制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700多项,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是最多的。”杨桂生透露,创新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自主创新优势,深耕通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研制出更多满足行业需求的高性能材料。”

制造业筑起了安徽的产业地标,为经济向上积蓄着动能。图为江淮汽车生产线。人民网 王锐摄

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支撑。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江淮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计划”。

就人才培养问题,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谢海涛表示,在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中,安徽既需要一拨高精尖人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他建议,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应用型大学要紧盯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要“真题真做”,让学生经得起市场检验。

谢海涛同时建议,政府要通过提高待遇、优化就业环境和岗位设置,让更多在皖大学生毕业后“留得下”,在安徽发展中“使上劲”。

向外而生,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八百里皖江穿境而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安徽,注定是一片向外而生的土地。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进一步汇聚市场资源、激活发展动力”。

今年初,《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行动方案》印发,其中明确,到2025年,全省域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区城市人均GDP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全省人均GDP与沪苏浙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安徽省人大代表、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广友看来,等高对接沪苏浙,项目和人才至关重要。

他建议,成立省级领导牵头的长三角一体化跨省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的市县项目协调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赋予市县更多的人才招引自主权。

太湖功能膜产业发展主阵地——太湖经开区。太湖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徽省人大代表、太湖县委书记朱小兵认为,高水平开放,就是目光朝外、借力发展。“具体到太湖功能膜首位产业,就是要搭好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强力推进开展‘双招双引’。”据悉,经过十余年发展,太湖的功能膜产业已呈集群发展之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9家,产品涵盖多个领域,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他表示,安九高铁已经通车,太湖到上海、深圳更加便捷,下一步将顶格推进,加大对沪苏浙、珠三角企业和人才的招引力度,不断延链、强链,把太湖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功能膜生产基地。

两年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奏响了安徽向外而生的新乐章。过去一年,在跨境电商出口包机首飞等红利助推下,跨境电商等一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取得新突破。

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用足用好安徽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一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取得新突破。图为安徽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监管区。葛庆钊摄

这一表述,让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亚美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梅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外贸人”,她认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有利于安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去年,乘着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东风,我们的进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王亚梅建议,加快制定安徽自贸试验区条例,推出更多政策优惠,“这对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新征程的蓝图已经绘就,实现路径也清晰可辨。

围绕既定目标,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多措并举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引擎作用,培育科技创新更大增量优势;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强化国家战略引领作用,推动区域争先进位、竞相发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进一步汇聚市场资源、激活发展动力;稳妥有序推进“双碳”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共享发展;构建全流程、多层次安全保障网,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

“安徽已经踏上新的征程,安徽定将迎来新的绽放。”王清宪在报告中说。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