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马鞍山慈湖高新区:融合发展“风正劲” 逐梦千亿“势正足”

2022年01月18日16:5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慈湖高新区双创基地。慈湖高新区供图

刚刚闭幕不久的马鞍山市两会,将加强开放联动、加速一体化发展列为马鞍山2022年和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八百里皖江最前沿、距离沪苏浙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慈湖高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借助“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机,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坚持等高对接沪苏浙,全面融入长三角,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科技创新、联防联治等方面,紧扣发展一盘棋意识、融通一体化行事,做好、做足、做活一系列“接”字文章,与长三角共绘经济发展“同心圆”。

思想对标高位推动 深度融入勇向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慈湖高新区在与长三角共绘经济发展“同心圆”的课题上,坚持高位起步设计,高标杆拉好推动融入框架,首先在思想观念上与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主动对标“对接”。

2021年,结合重点工作任务,高新区出台了《慈湖高新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班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专班任务到部门,制定《慈湖高新区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2021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联动、生态环境共治和基础设施联通等5个方面,共计26项工作任务。总结梳理分析,报送了34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报》,学习长三角先进园区工作经验,谋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

认真落实宁马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精神,高新区积极加强与南京的交流互访,深化务实合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主动加强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滨江开发区建立互访机制,双方召开上半年宁马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交流一体化发展情况、“点对点”跨省通办等经验。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深度融入畅无阻

2021年9月18日,S105(联合西路-犁尖湾)改建工程竣工仪式在慈湖高新区举行。S105改建工程的竣工,对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提速宁马同城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2月28日,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项目先行施工段竣工通车,标志着项目全线竣工跨出重要一步,对马鞍山市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提速宁马“同城化”意义非凡。

2021年,为满足两地公交的需求与两类乘客的需求,高新区界牌枢纽公交站项目纳入了2021年全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四合一”计划,由高新区牵头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公交125路的终点站,同时积极将南京东山公交867路、 985路和707路引入该公交枢纽站,进一步推进毗邻公交线路优化发展,加强区域沟通衔接和有效融合,为群众提供便捷出行保障,助力马鞍山加速融入长三角、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2021年,备受关注的宁马城际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中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网重点工程”,宁马城铁在马鞍山市境内的第一站便位于慈湖高新区……

公路、公交、铁路,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一个“互联互通”的路网正在编织中。

经济发展,交通是“先行官”。近年来,慈湖高新区在公路、水路、场站建设等方面力促和南京实现“无缝对接”,大力推进宁马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积极对标南京和长三角,全力做好宁马城际铁路、宁马高速“四改八”等宁马融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征迁及后续工作,加快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把握机遇招大引强 深度融入底气足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园区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语境下,慈湖高新区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种方式,主动承接南京、杭州等地大项目的“溢出效应”,实现产业发展交相融合、错位发展。

利用园区已有长三角企业牵线搭桥、推介引进,组织召开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收集项目信息,拓展长三角区域招商渠道,推进重点项目尽快签约。在做好招大引强的同时,高新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地即开花、发展有盼头。

科技创新协同发力 深度融入动力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承接平台,充分利用南京及长三角地区高校众多的优势,高新区扎实推动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双创人才的集聚。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培育工作,高新区建立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用人机制和评价机制,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有了原始创新能力,还要学会借力发展。为此,高新区还进一步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合作对接力度。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项目、上海皓元医药研发平台、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双基地项目已先后正式签约或入驻。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入驻企业14家,引进高端人才团队2家。宁马科创园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企业8家。2021年9月14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政策培训暨科技资源进园区活动顺利举办,目前全区已有11家企业成功申领科技创新券330万元。2021年9月28日,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马鞍山)暨东南大学校友经济产业园先导区(马鞍山)正式开园,为东大科技园的第一个省外异地园区。

目前,在慈湖高新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让双方“联姻”,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格局已逐步形成。

联防联治手牵手 深度融入一家亲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入,长三角各城市发展中的合作联动更是势不可挡。为此,高新区积极构建联动机制,着力打破地方之间的执法壁垒,探索健全协作交流机制,加快推进与江宁区共同出台生态环保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两地交界处的“散乱污”企业管理权限、整改措施等问题,依法打击两省交界地块散乱污企业,多次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协作,逐步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渣土车管理、城市“牛皮癣”管控、违建拆除……围绕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新区城管部门与南京江宁区城管部门多次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协作,从改善两地交界处的市容环境入手,加强工作交流和亮点工作借鉴,逐步提高了两地交界城乡接合部的市容环境水平。

在加强城市管理协作的同时,高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有序推进世行慈湖河水系整治项目,对慈湖河、天然河和湖泊塘等重点河湖水域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构建两省交界清水廊道;抓好沿江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实施慈湖高新区约6.6公里、16.5万平方米的长江临水侧造林绿化提升行动,完成绿化210亩,组织实施湖泊塘北半岛生态林、苗圃生态林、小泉塘彩色林和天门大道、太子大道等交界地区的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加强与南京的生态环境共建共治,积极打造皖苏省界绿色生态长廊。

以高新区健康小镇为依托,积极推进与南京的文旅融合,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学习借鉴沪苏浙地区经验,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南库山公园、邓家山遗址公园和杨坝地区家庭农场,结合南京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配套,打造集文化旅游、健康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产业。(黄莹)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