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合肥·五年看点】

安徽合肥:“红色密码”解锁基层社会治理

赵越 实习生边琰霆
2021年08月18日10:4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智慧庐阳”管理服务平台。边琰霆摄

社区常规性事务由156项减少到73项,精简率达53.2%;调整优化社区网格5800多个,建立网格党支部3200多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万余名;2020年,合肥市10.9万余名党员值守疫情防控一线、投身防汛救灾战斗,构筑起应急处突的红色防线……

在安徽合肥,依托党建引领,用“红色密码”解锁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活力释放,党的向心力、政府的公信力、基层治理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方庙街道志愿者向群众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方庙街道供图供图

做好“两单五微” 达到共建共治共享

在瑶海区方庙街道万绿园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一款小程序发布“微心愿”,热心市民或单位可以在这个平台认领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心愿。

“微心愿”透露的是居民的心声,小到一个书包、一套图书、一双运动鞋;大到一台电风扇、一个电饭锅、一台微波炉……这些物品虽然价值不高,却很具体实在,体现的是困难群众的殷切期盼,解的是群众的“燃眉之急”。

“小程序自上线以来,累计征集居民微心愿500多条,目前已经解决300多条。”方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周丹介绍。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万绿园社区把解决群众的现实所需作为首要任务,持之以恒做实民生服务“大文章”,把基层工作的深度体现在群众工作的细处、微处。

依托2019年瑶海区创新实施的“两单五微”工作模式,万绿园社区征集辖区居民“需求清单”,社会各界“资源清单”,解决社区民生“微实事”、参与治理“微网络”,认领居民“微心愿”、组建志愿“微团队”、创办公益“微创投”五微服务,推动辖区内组织、队伍、资源、活动、服务等融合共享。

行业党建,助力“精准服务”惠民生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本人身份证,主动出示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一米距离……”近日,在包河区方兴社区振亚康园临时接种点,前来接种疫苗的居民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排队。

据了解,方兴社区为解决医护人员不足、现场排队人数过多的问题,充分利用全域党建的力量,在社区党委、社区卫生健康行业党委的号召下,辖区党组织、党员积极站了出来,利用振亚养老院、慈铭奥亚体检中心等党组织,增加临时接种点,辖区长康、爱康慧等医疗行业的党员主动承担了起了接种疫苗的任务,助力方兴社区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方兴社区卫生健康行业党委自2019年12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全域党建引领作用,建设卫健行业党建共同体,联动辖区卫生健康行业单位,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提供行业促进类服务保障,同时发挥“三色”先锋队作用,为居民开展疫苗接种、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康知识讲座等服务。

“作为合肥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方兴社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鼓励党员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和美家园建设,党组织的根深深地扎在了群众中间,党员们的身影也活跃在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方兴社区党委副书记冀明俊介绍说,全域党建发展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居民区实战水平,还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力,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信息化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往,社区管理要靠人力走访;而如今,在合肥庐阳区,点点手机就可以实现对辖区情况的掌握。

2019年1月,庐阳区启动智慧社区项目,以三孝口街道为试点,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社区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整合,不断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

在“智慧庐阳”管理服务平台上,全区所有党群服务阵地地理位置一图尽览、活动动态一目了然。随意点击屏幕上任一处,即可调出相应区域的实时工作情况监控。“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庐阳区全域。”庐阳区区委组织部组织科陶慧说。

近年来,庐阳区坚持以“智慧庐阳”平台为支撑,推动区、街镇、村居、楼宇(商圈)等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信息互联、平台互通、工作互动。

此外,该区搭建视频会议直播系统,以“主阵地+分会场”模式,举办党务工作者实训等“云培训”“云课堂”,推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开发庐阳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小程序,方便党员群众看党建资讯、学党务知识、知党群活动、约党群服务。强化“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立问题收集、任务派遣、事件处理、结果反馈、综合评价的闭环流程。

红色管家,管好小区民生大小事

在蜀山区兴民社区,居民律春霞等党员把“红色管家”的身份亮在楼栋墙上,家电维修、理发、法律咨询等群众的服务需求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红色管家”。

实现党员服务基层群众零距离,这是该社区党建领航、共享共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兴民社区探索推行“建家、管家、治家、美家”四项治理措施,形成了以“红色管家”“家园议事厅”“特色楼栋”为代表的特色做法,打造出党建领航、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格局。

2019年6月,小区党支部以楼栋为单元,从物业公司、居民党员、热心居民中选聘出7名楼栋“红色管家”,按照“一证、一卡、一衣、一牌、一群、一簿”的要求规范上岗,推行“领办、督办、联办”问题分类处理办法,真正把问题发现在楼栋,服务提供在楼栋。

“红色管家”怎么管?兴民社区党委副书记、金大地小区党支部书记梁利介绍,“红色管家”采用“1355工作法”,即每日巡逻一次,对三类家庭(老人、失独失业、双职工家庭等)定期走访。提供“红色代办”,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取快递,购物等服务;开设“家园议事厅”,每月至少提出一个议题,充分落实协商民主制度;举办“乐享读书会”,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党员知识文化水平;同时,由“红色管家”组织,居民自发排演相关文艺节目,在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汇演等等。

人民网安徽频道了解到,为更好发挥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合肥不断创新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1号课题”,加强制度设计集成创新,形成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等“1+8+6”政策体系,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区、街道、社区、小区(片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为区域内各类组织、各类群体提供党务、政务、便民等“一站式”服务。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