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红色引擎”动起来 “服务末梢”活起来

面对疫情,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在守土担责中彰显初心;在社区庭院,一支支党员服务队排忧解难,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使命……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城市基层党建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保证。
马鞍山市雨山区平湖街道党工委以“融入式”党建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民生稳定等工作,以党建促发展、促稳定,以发展促民生,以民生促党建,有效拓宽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促进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群众深度融合,多渠道、多层次、多举措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夯实人民幸福生活基础。
基层治理 责任“融入”筑牢堡垒
2021年5月10日,对怡心花园小区的居民来说是个好日子,在这天,小区新安装了6盏太阳能路灯,让小区居民彻底告别了“黑灯瞎火”的日子。
“这几年,小区里的路灯逐渐损坏,一到晚上,在小区里走路不得不打着手电或打开手机照明,漆黑的小区道路给居民夜晚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家住5栋101室的郭祥义反映的情况也是怡心花园小区众多业主的呼声,上门走访的西苑社区网格员记录在了“心愿收集单”上。在与共建单位商议后,西苑社区为怡心花园小区安装了6盏路灯,圆了老百姓的“心愿”。
“心愿收集”一直是西苑社区基层治理的一个优良传统,社区工作者经常利用会议间隙、下网格的时机或居民来办事的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愿收集”,再由社区党委进行梳理、核查、分析和汇总。小到需要更换楼道灯泡、清理楼道杂物,大到需要一台微波炉、一口电饭锅、制作近百米陡坡的护栏、资助困难大学生等,只要心愿合乎情理,社区党委都尽心尽力为其实现。收集上来的心愿会被按照“已达成”“短期达成”“中期达成”和“长期达成”四类装订成册,根据心愿的达成情况盖章标记“对单销号”。如此“接地气”的治理方式获得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集民情、解民忧一直是平湖街道各级党组织筑牢基础、夯实根基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众多开放式的老旧小区,如何调动起社区党员和共建单位党员积极性,成为平湖街道各个社区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这其中,明渠社区的“党建轮值”平台“起了个好头”。
明渠社区党委定期举办轮值成员单位交流会,把各成员单位撮合到一起,将成员单位的资源清单与其他成员单位党组织、党员的需求清单精准对接,有效解决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不充分、利益联接不紧密的问题,推动了物理融合向情感融合的跨越。
如成员单位唯翔贸易免费为家庭困难的三台征迁居民李照虎装修安置房,安徽方恒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出资6.8万元为社区修建文化墙、翻建车棚;疫情防控期间,成员单位为社区捐赠防疫物资等。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通过扎实推动“大走访、问民意、解十难、暖民心”行动,各轮值成员单位先后累计认领办理居民需求140项,完成居民“微心愿”58个,在“公转带自转、自转促公转”的轮值运行格局中,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给小区安装路灯。雨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民服务 创新“融入”激发活力
2021年6月10日上午10时许,平湖街道湖西社区双牛王超市的“红色超市”正式揭牌开张,这是继“红色菜篮”“红色摊位”之后,湖西社区党委为重点帮扶对象及困难人群打造的又一党建品牌。
“老伴儿眼睛不好,一级残疾,我自己也大病开刀,社区这次可算是送来了及时雨!”接过社区工作人员递来的“红色超市”卡,居民高圣芳连声感谢。
社区为困难居民送去“红色超市”卡和端午礼品。雨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通过优惠物价的方式,“红色超市”为辖区内像高圣芳这样生活困难的群体提供帮助,为他们节省日常开支。经营超市的方春花是一位老党员,也是育才路市场的党支部书记,诚信经营20多年的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将红色党建融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生产生活中,带动周边的店铺形成了诚信经营圈,为辖区特殊群体提供价格最优惠的菜品。
湖西社区积极探索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正是平湖街道为民服务的具体创新举措。通过将党建工作与社区各项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融入多种元素,凝聚发展合力,针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不同阶段、不同问题,不断探索“破解招法”,从而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融入感和幸福感。
81岁的卜祥彩和老伴儿是一村社区“助老先锋站”助餐点里的常客,老两口喜欢在中午11点多来这里,点几个可口的菜带回去吃。
“我从家走过来两三分钟,10块钱能买到一荤一半荤一素一汤的美食。”卜祥彩对助餐点的菜品大加赞扬,称其口感好,适合老年人。“如果生了病或年纪大、腿脚不好,还可以提前跟助餐点预定,他们送餐到家,太让我们感动了。”
一村社区“助老先锋站”是社区开设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一个服务项目,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助餐、理疗和娱乐等服务,深受辖区老年人的欢迎,而相同的模式正在平湖街道迅速铺开。“现在,社区里有了很多这样的便民服务项目,软服务和硬件配套同步推进,社区为民服务的职能更加健全,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温暖。”辖区居民对此纷纷点赞。
卜祥彩在社区“助老先锋站”助餐点用餐。雨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围绕中心 服务“融入”提升能力
除了在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方式上下功夫,平湖街道还一直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工作的永恒主题,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85岁的老党员孙亚忠对红旗中路棚改征迁工作赞不绝口。早已退休的他和老伴两人在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三层简易小楼里住了50多年,夏天热、冬天冷,下雨下雪还怕房子漏,多次修补还是没能彻底解决。“得知这房子要拆迁,我第一个带头搬,破房子换新房子,小房子换大房子,真要感谢共产党啊!”
为了让棚改征迁的居民尽快完成签约、拿到新房,平湖街道在全市率先试水“智慧征收”线上预约方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棚改征迁的签约工作,征收流程依托现代技术,也更加科学、规范、透明。2020年,平湖街道的棚改征收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规定动作。
改造后的薛家洼华丽变身为市民争相打卡地。雨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把老百姓的难事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苦楚装进心里,把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民生上。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难题,改善人居环境,平湖街道党工委把长江岸线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廊道建设、环境整治提升、河长制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了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长江东岸薛家洼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细化网格,调度推进,联合辖区派出所建立健全“河长+警长+网格员”的日常管护责任体系,使得薛家湾由当年的散乱污小码头华丽变身为市民争相打卡地。
为了形成环境整治与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长效机制,平湖街道党工委积极开展长江护岸行动,将长江东岸薛家洼段700米岸线划分为5个责任岗,明确街道机关和4个社区的责任区域。
依托“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党建轮值”等相关的平台载体,广泛招募长江保护志愿者,组建志愿巡逻队,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方式,在“水面+码头+岸线”,全域开展宣传监督、义务巡逻、绿植养护、垂钓管理等志愿活动,确保绿地、绿植、江面管护无死角。
“我是看着薛家洼一点一点变化的。”老党员张清泉曾义务参与薛家洼的整治过程,整治完成后,他并没有“松劲”,而是时常背着自己的“百宝箱”到薛家洼去,哪里有松动的螺丝,他就拿出扳手拧一拧。“作为一个马鞍山人,如今,我感到特别自豪,希望这里美丽永驻。”(张令琪 王燕 杨慧 陶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