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锚定绿色家底 护航一江碧水

【查看原图】
板城垾港口村再生水站投入使用。图片由芜湖传媒集团提供
板城垾港口村再生水站投入使用。图片由芜湖传媒集团提供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06月23日06:44

每次出差到芜湖,家住上海的何明都会来到十里江湾走一走。“五年前,这里还是荒地浅滩、小码头林立。现在,长江沿岸霓虹闪烁,繁华璀璨,远望过去,颇有几分上海外滩的感觉。”何明说。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2019年芜湖市PM2.5平均浓度约为44.3微克/立方米,同比2018年下降7.1%,降幅居全省第二;国家生态环境部交办和芜湖市自查疑似固废问题点位共74个,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

近年来,芜湖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在这里,生态环境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牺牲品,而是成为芜湖突出的优势资源和闪亮的城市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芜湖有着最为生动的实践。

铁腕治污还水清

过去在芜湖,提到“两垾一闸”,即保兴垾、板城垾和广福闸,当地百姓都纷纷摇头。作为市区雨季重要泄洪通道,随着大量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沿岸居民乱扔乱倒垃圾,“两垾一闸”逐渐成为当地人不愿提及的臭水沟。

如今,芜湖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建、修复污水管网,成为芜湖市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项目的内容之一。2018年,芜湖市通过与三峡集团合作,探索出“一城一主体”“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水模式,开展城镇污水治理。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芜湖项目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张浩介绍,其中,一期项目对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提质增效、提标改造、增容扩建;二期项目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对污水管网的问题管段开展整治。截至目前,64个老旧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6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改造,并新建了1座日处理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打通污水“出口”,疏通排水“动脉”,畅通运行“经络”,伴随一项项改造工程,“两垾一闸”,从曾经不愿提及的臭水沟变成了市民络绎不绝的生态公园。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通过一系列铁腕举措,2019年,芜湖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提前一年消除劣Ⅴ类水体;芜湖市6个列入国家水质考核断面,其中5个断面水质Ⅱ类标准,一个达到Ⅲ类标准;黑臭水体整治完成96.3%,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三。

“只有从根本上改善芜湖城区以及长江流域芜湖段生态环境质量,才能真正做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东说,芜湖因水而美,未来也必将因水而兴。

矿山复绿护天蓝

提起矿山开采,你的第一印象会是怎样?是灰尘满地,还是满目疮痍?

但是,当你来到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矿山分厂,矿山开采与优美生态,看似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这里却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为矿山披绿装,补大地之殇,降扬尘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的一道“关卡”。

如何突破这一关卡?芜湖海螺矿山分厂厂长杨海舰介绍,芜湖海螺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在采区内,进行复土复绿,同时对矿区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悬崖峭壁挂网复绿,全面推进露天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增加绿化面积,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矿业经济绿色发展。

现在来到开采区的山顶俯瞰,你会发现,曾经坑坑洼洼的开采宕面,被一棵棵刺槐等树苗覆盖,一抹鲜活的新绿将黄土青石覆盖,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从在开发中保护到在保护中开发,从“先开采后治理”到“边开采边治理”,从修复性治理到保护性治理,芜湖海螺依托一系列创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特有的矿山复绿之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除了矿山复绿,芜湖蓝天保卫战的触手,远远不止如此。

张东介绍,芜湖市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措施协同实施,2019年全市共完成大气治理任务1643项,整改问题674个,PM2.5年均浓度降幅全省第二,位列安徽省经济运行考核一类市第一。

岸绿景美幸福来

如今,芜湖生态蓝图已绘就,且还在不断延续。

为了打造“八百里皖江”长江生态绿化带,芜湖市开始了一场场为大地增绿的绿色革命。就在长江岸边,千年渔村荻港镇成为芜湖市生态变化最有力的见证者。

过去由于修造船点、船舶码头混乱不堪,岸边种菜、存放物料、垃圾堆放随处可见,长江沿岸成了荻港镇环境整治的“顽疾”。

变化从2018年3月开始,荻港镇开始启动沿江补绿、建新绿工作,至今累计绿化地块25处、548.4亩。此外,对沿江已关停的15处残存建筑进行再清理,对岸坡予以平顺,并铺设草皮4万平方米。

今年3月以来,当地对12公里的长江岸线,进行整治规范,新增植树点60余处,面积650亩,共植树苗3万余株,种草120O余亩,全力打造“成带成网”、应绿尽绿的长江生态防护林绿色长廊。

而这些只是芜湖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张东介绍,近年来,芜湖市十里江湾、雕塑公园等绿色地标相继拔地而起,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颜值。同时,规划建绿、拆迁植绿、拓宽增绿、拆墙露绿、见缝插绿……通过全方位增绿工程,让市民能够随时“推窗见绿”。

良好的绿化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城市环境焕然一新,百姓的幸福感也大幅提高。“现在跟别人说起芜湖,大家都知道有个十里江湾,身边的网红景点越来越多,每次拍视频发朋友圈,很多人给我点赞。”芜湖市民周洁敏感慨,绿色已成为生活的底色。

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旧衣回收……绿色环保的理念早已内化为身边人的一举一动,芜湖人正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正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幅身处都市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周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责编:关飞、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