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淮南

淮南:全方位融入长三角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年08月19日15:2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航拍淮南。王锐摄

风起东方,气象万千,立在“长三角一体化”潮头的淮南,在乘风破浪中前行。

近年来,淮南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专题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坚定不移地全方位对标沪苏浙,搭建人才、科研、产业“飞地”,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扬帆逐浪,全方位深度融入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需要强有力的统筹规划引领。

为此,淮南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直20多家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立体化对接机制,并将融入长三角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淮南市先后印发了《淮南市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淮南市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等系列文件。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淮南市按照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基本原则,坚持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和影响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江淮航运综合交通枢纽和煤电气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闯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在市委党校举办为期两天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研讨班,邀请省发改委专家做“深入实施国家战略 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答卷”专题辅导报告。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联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专题培训班,受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省发改委的高度评价。

高质量建设合淮产业走廊、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高质量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质量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高质量建设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目标方案,淮南市正发挥毗邻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合肥的区位优势,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合淮同城化为主攻方向,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对标对接,高质量推进“一廊五地”建设,合作共进,推动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合作共赢,交流中积蓄动能

去年10月,淮南市政府与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建立友好市区,确立了高层互访、协调联络的合作机制。根据合作框架协议,淮南市与上海闵行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产业联动发展、园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合作、教育卫生合作、绿色农产品合作、人才交流培训、党建交流合作等七大领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战略合作。

一年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淮南市“赶考路”上的高频词和着力点。全市两县六区也分别与沪苏浙地区有关县市等签订友好城区协议,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县两级与沪苏浙城区合作全覆盖。

目前,全市已建立合作事项11项,在谈合作事项7项,谋划合作事项7项。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等分别与闵行区对口部门开展交流合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7月12日,淮南市在沪专家人才座谈会暨驻长三角人才工作站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驻长三角人才工作站将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做好宣传推介、人才信息汇集、人才交流合作、人才服务联络等各项工作,把工作站建成淮南市招才引智的桥头堡、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和服务人才的新平台。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自选动作,淮南市开展了“高质量发展,淮南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并选派首批12名市级机关干部赴闵行区莘庄镇、梅陇镇、投促中心跟班学习。跟班学习干部珍惜机遇,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在新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磨练自我,学习了闵行区的先进理念、实战经验、优良作风。市经信局联合闵行区在复旦大学举办了淮南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专题研修班,参加人员近80人。

“对标长三角,向‘优等生’取经!”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淮南市正持续深化与闵行区对接合作,督促各县区园区抓好签订的框架协议落实,尽快形成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积极开展与苏浙相关城市结对共建,谋划一批合作事项和项目。全面加强与合肥对接合作,加快合淮产业走廊建设,推动两市县区园区结对共建、对口合作,推进合淮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发展。

打造洼地,互动中承接转移

融入长三角,交通先行。淮南市着眼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网络,扩大能力,提高水平,不断提升淮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枢纽作用,服务和支持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目前已形成“二纵一横”高速公路网,积极谋划京台高速公路西绕线、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合蚌高速淮南联络线等高速公路,构建“三纵三横”高速路网。

促进区域铁路建设——目前已形成“一纵一横”高速铁路网,启动淮南市“十四五”铁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合新六城际铁路、合肥城市轨道交通S1线寿县延伸段可研。

推动淮河航道建设——省政府批准江淮枢纽港核心作业区港口岸线规划,加快推进寿县港区、凤台新港综合码头、淮南港陶圩综合码头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及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加快推进,完成投资58亿元。

一年来,淮南市充分发挥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与上海闵行区对接合作以来,举办了中国·淮南长三角(上海)招商恳谈活动,邀请长三角地区企业家50多名,现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33.26亿元。淮南高新区与上海莘庄工业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产业发展、人才交流、模式创新、园区管理、企业对接等方面增强合力,互促共赢。市教体局与闵行区教育局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教师交流、教研合作、学校共建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市科技局赴上海进行了对接交流,邀请闵行区科委来淮深入考察洽谈科技成果转化事宜。

为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2020年9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来,全市共签约长三角地区项目59个,总投资114.37亿元。开工建设长三角地区项目30个,总投资63.48亿元。今年,淮南市新组建了11个招商团,33个驻沪苏浙招商队伍,聚焦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

围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南市突出强化区域之间交流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等领域,编制“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库,项目共计100个,总投资2800多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共举行6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开工项目118个,总投资459.34亿元;竣工项目16个,总投资40.1亿元。新桥智能康养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年产5000万套通信设备零部件生产线等项目竣工;年产3000万套高效节能轴承等项目投产见效。

加强合作,推进协同创新

7月23日,笔者走进大通区上窑工业园区,安徽唐兴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片忙碌,来自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煤科院的科研专家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正在对掘进小型盾构机进行技术攻关,项目完成后,将弥补安徽省该领域的短板。

“在融入长三角的征程里,淮南着力将创新平台向开发区、龙头企业、高校集聚。”该市发改委负责人戴宜斌告诉笔者,淮南目前共有12家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其中10家位于淮南高新区、2家位于淮南经开区,产业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

补齐短板,“一体化”惠及民生

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淮南市积极谋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实落实到改善民生上,使高质量一体化成为高质量民生的坚固基石。

挂艾草、做香囊、包粽子……今年端午节前夕,走进田家庵区老年公寓,这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与之相适应的是,日常消杀清洁记录,定期进行体温测量,指定区域放开探视……

这些新近调整的服务内容,是市民政局借鉴闵行区民政局的经验,完善了更加适应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相关工作举措。

淮南市教体局与闵行区教育局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教师交流、教研合作、学校共建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合肥一中和淮南九中、合肥六中和淮南五中开展结对帮扶。安徽理工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分公司设立登记、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办理……今年5月21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与闵行区行政服务中心“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建立起以“一张清单、一个专窗”为支撑的“点对点”通办通道,34项公共服务、行政许可办理事项将逐步实现跨省通办。

按照协调机制,双方选派专人组成上海闵行——安徽淮南“跨省通办”合作协调小组,负责合作事宜对接推进,定期互访召开推进会,沟通工作情况。建立培训机制,对线下专窗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培训,确保业务办理、答复咨询口径统一。建立对接机制。按照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标准和要求,积极推进“跨省通办”业务系统完善,推动部门垂直系统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协同办理。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淮南市坚定不移地全方位融入长三角,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以交通互联互通为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加强特色产业发展;以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为导向,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以便利共享为基础,加强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一个开放进取、充满活力的新淮南正展现在世人面前!(柏松)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