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歷史性邁入“全國工業大省”行列
“我省歷史性邁入了‘全國工業大省’行列。”日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要負責人宣布。
據“皖高峰”觀察,前些年,在不少人印象中,安徽是一個農業大省。現階段,安徽錨定“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奮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在全省經濟版圖中,工業經濟的貢獻度、顯示度、辨識度大幅提升。
安徽為何被稱為“全國工業大省”?憑借什麼躋身工業大省?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上,安徽工業有何新目標、新路徑?

安徽新興產業代表企業——合肥京東方。張敏攝
上行,第12躍至第6
安徽官宣成為“全國工業大省”,有著堅實數據支撐。
“衡量一地是不是工業大省,工業經濟總量和增速的位次是‘金標准’。”長期從事產業經濟研究的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本照表示,總量彰顯位勢,增速反映進勢。
據他介紹,評價工業經濟總量,主要看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營業收入。
目前,安徽共有規上工業企業2.48萬戶,居全國第6位。2025年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營收2.7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在2020年,這一指標還排在全國第12位。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是評判工業經濟增速的核心指標。
今年1—7月,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高於全國2.2個百分點,在全國排第7位,居長三角、中部第1位。放大觀察尺度,“十四五”以來,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9%,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8位。
“在31個省區市中,安徽上述指標排名穩居前十,工業大省名副其實。”張本照說。
“皖高峰”注意到,今年7月1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介紹上半年工業運行情況時指出,“工業大省‘挑大梁’的作用突出,31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增長,並全部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福建、安徽、河南、湖南實現8%以上的增長”。
安徽名列其中,這一表述說明,從國家層面審視,安徽是不折不扣的工業大省。
“工業動力”激活“經濟活力”,今年上半年,工業對安徽GDP增長貢獻率達44.3%。
發力,闖出“三條路徑”
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安徽經濟標簽變了,那麼,安徽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省委省政府頂層設計以及頂格推進等。落腳到具體實現路徑上,不妨從三個方面觀察。

銅陵有色生產的銅箔。受訪者供圖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生箔機鈦輥輕轉、銅箔卷曲成筒,這裡是銅陵有色銅冠銅箔HVLP銅箔生產線。
“HVLP銅箔,即超低輪廓銅箔,具備超低輪廓、高均勻性、極佳信號傳輸等性能,是5G、6G通信和人工智能服務器中高端電路基板的關鍵材料。”銅冠銅箔總經理印大維告訴記者,HVLP銅箔的研制成功,打破海外技術壟斷,實現高端電子銅箔國產化替代。
銅陵有色是安徽傳統產業代表企業,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誕生於此。眼下,這家“老國企”通過研發超薄銅箔、高精度無氧銅、高純銅等升級產品,煥發“新活力”。得益於此,企業連續7年上榜“世界500強”。
新興產業“樹林變森林”。
前不久,安徽省委主要領導率安徽省經貿友好代表團訪問摩洛哥,在卡薩布蘭卡奇瑞展廳,為當地兩位購買奇瑞汽車的用戶交付鑰匙。
這是安徽汽車產業向上攀登的佐証,也是當地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
上世紀60年代,江淮汽車打造出“皖產第一車”,揭開安徽汽車工業大幕。如今,“樹林變森林”,安徽集聚奇瑞集團、蔚來汽車、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汽集團、合肥長安、漢馬科技等7家整車企業——“七駕馬車”奔馳向前,不斷跑出新速度。今年1—8月,汽車總產量、新能源汽車產量、出口量均位居全國第1。

奇瑞生產線。人民網 郭昊攝
何止是汽車。在不少新興產業領域,安徽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顯示度越來越高——目前,全球近10%的顯示面板,全國約8%的工業機器人、50%的光伏玻璃都是“安徽造”。
未來產業“小樹變大樹”。
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學、先進材料、未來網絡等7個重點領域,安徽正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其中,量子科技產業是“小樹變大樹”的典范。
十幾年前的安徽合肥,與大多數城市一樣,量子產業一片荒蕪。2009年,發源於中國科大量子信息研究團隊的國盾量子成立,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探索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企業。以此為肇端,安徽走出一條“政府推動+科創驅動”的量子產業發展之路。
今天,穿行在合肥的“量子大道”雲飛路上,時不時就能見到一家量子公司——一條路匯聚30余家量子科技企業,涵蓋量子計算、通信和測量三大賽道,其中不乏頭部企業。權威報告顯示,安徽是我國量子企業最多的省份,合肥就聚集了90多家。合肥的量子產業在國內居首位,在全球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硅谷)。中國入圍全球20強的4家量子企業中,有3家來自合肥。“三條路徑”齊頭並進,擦亮安徽工業辨識度——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速增長。“十四五”以來,全省戰新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6.1%,2024年佔規上工業比重達43.6%。
續航,借力乘勢而上
躋身“全國工業大省”行列后,安徽工業經濟如何再接再厲?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這一戰略任務,要求包括安徽在內的各省區市在發展工業經濟上持續動腦筋、下功夫。
透過周期看長期。飛機起飛前,總要在跑道起點原地“轟發動機”。這不是無用功,而是為了蓄勢,然后啟動、加速,輕輕“點”地,沖向雲霄······
安徽“三地一區”的戰略定位,以及“三個往前趕”的奮斗目標也要求,全省要繼續發揮、加大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
“皖高峰”注意到,在壯大提質工業經濟方面,安徽“多條腿走路”。
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
鋁包鋼——由鋼芯、鋁層組成的金屬復合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力傳輸、高鐵等場景。全國40%鋁包鋼,都產自黃山創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份額全國第1,緣於始終向創新要效益。”企業負責人汪富強透露,公司創新開發出特高強度、大截面、高伸長率、10%電導率等新產品新技術,有效提升產品性能、拓展應用場景。
目前,像創想科技這樣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徽共有690戶、居全國第8位。

10月17日,合肥國顯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生產廠區全面封頂。張敏攝
昨天的眼光決定今天的高光,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增長——有效投資,意味著高質量增長。
10月17日,合肥國顯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生產廠區全面封頂,為后續設備安裝、投產運營奠定基礎。記者了解到,這一項目總投資550億元,是安徽新型顯示產業有史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
一斑見全貌。“十四五”以來,安徽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年均增長都超過17%,高於全國年均增速7個百分點以上。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豐沃創業土壤。
“第一次收到‘免申即享’政策獎補資金時,我們深感意外,現在則是習以為常。”說這話的,是三隻鬆鼠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人員。他所說的“免申即享”,即企業無需申請,就能享受到惠企政策資金。
兩年前,安徽省財政廳牽頭搭建的“免申即享”平台全面上線運行,用“過程無感”換取“企業有感”。截至2025年9月底,這一平台累計兌付財政資金218.3億元,惠及企業4.5萬家。
當地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沒有最好,隻求更好。在市場環境第三方評估中,安徽得分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