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河南兩省聯合出台省際毗鄰地區合作方案
近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與河南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皖豫省際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18項具體舉措。《方案》明確,力爭通過5年努力,實現省際毗鄰地區基礎設施便捷高效互聯互通、特色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將該區域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省際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新樣板。
四市共建全國紅色文化傳承區
《方案》要求,皖豫兩省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跨區域協同創新平台,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重點領域聯合攻關,試點“飛地研發中心”等新模式,打造“基礎研究—中試孵化—產業應用”全鏈條轉化體系。
深化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聯動,共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深化新能源產業合作,共同打造一批先進風電、光伏、新型儲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集群。
文旅融合發展將形成三大特色板塊:淮北、宿州、商丘、信陽四市合作開發淮海戰役紅色資源,共建全國知名紅色文化傳承區﹔成立景區聯盟打造淮河風情、故黃河生態等精品旅游線路,深化阜陽城市圈文旅聯盟合作﹔亳州“世界中醫藥之都”與駐馬店“中國藥谷”聯動,六安、信陽協同發展康養產業,豐富中醫療愈、森林康養等業態。
爭取沿淮高鐵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針對省際交通瓶頸,《方案》規劃構建“公路加密、鐵路提速、水運聯通”的立體交通網絡。
公路方面,將加快推進南京至信陽、和縣至襄陽等高速公路安徽段建設,開工亳州至鄲城高速河南段及阜南與固始間跨淮河大橋等重點工程,開展阜陽至遂平、淮北至永城等高速前期工作,同時深化交通電子証照共享互認,實現道路運輸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鐵路通道建設將實現重大突破,啟動南陽經信陽至合肥、京港高鐵阜陽至黃岡段等項目建設,協調推進三洋鐵路,開展亳州至許昌鐵路研究,積極爭取沿淮高鐵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逐步完善跨區域城際鐵路網絡。
水運領域將共建中部便捷出海水道,加快沱澮河、渦河航道整治和渦陽船閘改建,開工沙颍河阜陽復線船閘,推進沙颍河“四升三”等工程前期工作,建立跨省航道養護對接機制保障通航順暢。
亳州、阜陽等地區打造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
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方案》提出構建“都市圈聯動+強縣引領+鄉村振興”的格局。支持阜陽城市圈聯動合肥、鄭州都市圈,建立常態化會商機制﹔以縣城為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持渦陽、蒙城、永城、固始等人口大縣建設中等城市,“一縣一業”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糧食安全保障將強化區域協同,通過先進農機農技應用等穩定產量,健全種糧收益保障和糧食深加工合作機制。在亳州、阜陽等地區打造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在六安、信陽培育大別山地理標志農產品。
鄉村振興領域將共同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省界通村公交優化延伸,聯合舉辦鄉村運動會、民俗市集等活動。水利建設方面,將加快淠史杭灌區現代化改造,有序推進淮河流域平原窪地治理和跨省支流系統治理,有序實施引江濟淮二期工程。
六安等大別山老區城市一體化協同高質量發展
生態保護將建立跨省協同機制,加強淮河流域跨界水污染聯防聯控,謀劃沙颍河、渦河等干支流水系生態廊道建設,探索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大氣污染防治將深化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和秸稈禁燒管控。
綠色產業方面,將支持界首—沈丘發展新能源循環經濟,濉溪—永城培育鋁基新材料靜脈產業,推動六安—信陽共建碳匯經濟試驗區。
合作機制創新將實現多點突破:要素流動領域將完善協同招商機制,建立數據共享和信用報告互認制度﹔開放合作方面將依托合肥、鄭州中歐班列擴大農產品出口,共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同時,支持合肥、蕪湖、鄭州、洛陽等地國家級開發區與毗鄰地區開發區開展“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生產+服務”等協作,帶動毗鄰地區開發區提檔升級。支持六安、信陽等大別山革命老區城市一體化協同高質量發展。(王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