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血液病學》發表中國科大附一院復發/難治性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研究成果
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是起源於骨髓中B系淋巴祖細胞的惡性克隆性增殖疾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成人發病率相對較低,但預后更差。一線治療無效或緩解后復發的患者治療難度明顯增加。
北京時間2025年10月17日,血液學國際頂級刊物《柳葉刀-血液病學》(The Lancet Haematology)在線發表一項重要醫學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以下簡稱“中國科大附一院”)血液內科王興兵教授團隊成功開展全球首項IL-10自分泌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IL-10 CAR-T)療法治療復發/難治性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1期臨床研究,並取得關鍵性進展。
這一研究結果突破了傳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中“高劑量—高療效”的固有認知,突出了CAR-T細胞功能優化的重要性,証實通過IL-10自分泌的代謝增強創新策略是優化CAR-T細胞療法的關鍵突破口之一,為全球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聚焦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的CAR-T治療困境
CAR-T療法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腫瘤過繼免疫治療方法,其通過CAR結構與腫瘤相關抗原特異性識別、結合后,使T細胞活化而發揮靶向抗腫瘤效應,在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臨床效果。
但是,臨床數據顯示,仍有約10%∼30%的B-ALL患者對CAR-T治療無響應,而約50%以上的患者在獲得緩解后會再次出現復發,長期療效難以維持。
IL-10自分泌顯著改善CAR-T細胞功能
CAR-T細胞耗竭引起的功能不全是CAR-T細胞療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研究表明,IL-10可以增強腫瘤特異性終末耗竭T細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謝,從而實現細胞代謝重編程,有效克服和緩解T細胞耗竭。基於上述IL-10代謝調控新機制,團隊進一步開發出代謝增強型IL-10 CAR-T。這種IL-10自分泌的CAR-T可以保護腫瘤微環境中CAR-T細胞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在腫瘤微環境中抵抗耗竭的強大活性,並具有誘導干性樣免疫記憶細胞形成和預防腫瘤復發的效果。
本項臨床研究為一項開放標簽、單臂臨床研究(NCT05747157),旨在評估IL-10 CAR-T在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中初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核和知情同意后,共納入12例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2.5個月。患者接受了0.1∼0.2×10⁶CAR-T細胞/kg劑量的IL-10 CAR-T單次靜脈輸注。
研究顯示,治療后約1個月,12例患者的總體反應率為100%,其中9例(75%)患者為完全緩解(CR)/CR伴部分或不完全血液學恢復,3例(25%)患者為形態學無白血病狀態﹔治療3個月時,所有患者均達到微小殘留病灶陰性CR(100% CR)。患者的中位無復發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尚未達到,6個月無復發生存率和總生存率分別達到91%和100%。
IL-10 CAR-T在患者體內表現出優秀的擴增動力學特性,擴增中位起始時間為回輸后第8天,中位達峰時間為回輸后第10天,CAR拷貝數AUC0-28d的幾何均值比全球首個獲批的靶向CD19的CAR-T細胞療法高出6倍以上。血清IL-10的升高水平與CAR-T的擴增指標呈顯著正相關,証實IL-10對CAR-T細胞功能的改善作用。
安全性方面,IL-10 CAR-T治療后最常見的3級及以上不良反應為血液學毒性,本研究未觀察到3級及以上細胞因子風暴(CRS)或任何級別的神經毒性發生。所有毒性反應均在積極處理后逐漸恢復。
打破療效-劑量瓶頸,指明下一代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新方向
與傳統CAR-T相比,IL-10 CAR-T以較低劑量在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中實現誘導100%的緩解率並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具有低劑量、強擴增、高療效和CRS較輕等多重優勢,為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該研究首次明確了IL-10 CAR-T治療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的臨床可行性,該療法憑借優秀的擴增和精細的細胞因子調控功能,成功突破了現有CAR-T技術的關鍵瓶頸,為下一代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作為一種革命性療法,IL-10 CAR-T不僅為復發/難治性B-ALL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也具有應用於其他惡性腫瘤的巨大潛力。目前,中國科大附一院血液內科王興兵教授團隊正圍繞IL-10 CAR-T細胞療法,優化輸注劑量與治療流程,並基於前期研究基礎,開展該療法在多種難治性血液腫瘤中的臨床研究與探索性實踐。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大附一院博士生許倩文和副主任醫師薛磊、浙江大學藥學院郭雨剛研究員和高敏博士,中國科大附一院王興兵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黃河教授和胡永仙教授、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唐力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先導醫學與前沿技術研究所科研項目、合肥大健康研究院全球遴選項目、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和深圳科技計劃的大力資助。IL-10 CAR-T由萊芒生物設計研發並無償提供。(王興兵 方萍 方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