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大庄鎮曙光村: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春日梨雪紛飛,夏日菌香滿棚,秋日藥田豐稔,冬日庭院暖陽。地處江淮腹地的泗縣曙光村,以產業為骨、生態為脈、文明為魂,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勾勒出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畫卷。
俯瞰曙光村景色。吳軍攝
產業振興是和美鄉村的根基。曙光村深耕2300畝梨園,升級100畝標准化數字梨園,通過“收儲—分揀—加工”全鏈條服務,讓普通梨子變成暢銷的陳皮梨膏,2024年帶動村集體增收逾百萬元。依托3000畝元胡種植基地,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總產值超3000萬元。元胡產業已帶動近600戶農戶參與種植,其中脫貧戶57戶,人均年增收超10000元,小小元胡成為村民增收的“金豆子”。更創新林下經濟模式,羊肚菌大棚總產值達30萬元,搭配豆角輪作實現“一棚雙收”,60名村民實現就近務工。“小宋梨花節”每年吸引游客無數,農旅融合讓鄉村旅游年收入超350萬元。
曙光村村容村貌。吳軍攝
生態宜居是和美鄉村的底色。曙光村全員投身人居環境整治,從垃圾清理到污水治理,從廁所改造到村庄綠化,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巧用廢棄輪胎打造“輪胎花圃”,共建單位助力庭院改造,將昔日閑置空地變身為“步步見綠、戶戶有景”的美麗庭院。愛心超市積分制逐步完善,村民撿地膜、搞衛生就能兌換生活用品,200余戶參與其中,讓“隨手扔”變成“主動撿”,農業面源污染難題迎刃而解。
文明和諧是和美鄉村的靈魂。“孝老愛親”“鄰裡互助”在曙光村蔚然成風。定期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美麗庭院”評選活動,用身邊的榜樣引領文明新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曙光村落地生根。在“黨建引領、積分賦能”的治理模式下,曙光村形成“人人參與、戶戶爭先”的氛圍。鄰裡互助、志願服務在積分激勵下蔚然成風,村規民約融入日常,鄉風文明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從產業空白到三產融合,從環境雜亂到庭院如畫,從人心渙散到共建共享,曙光村以實干作答。如今,超40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村民臉上的幸福笑容,正是和美鄉村最生動的注腳,也讓“曙光”之名愈發熠熠生輝。(陳笑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