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區:葡萄串起“甜蜜”振興路

初秋時節,葡韻流香。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紅光村2000余畝葡萄園內藤蔓葳蕤,晶瑩剔透的葡萄如同寶石般綴滿枝頭,果農們穿梭其間嫻熟採收,歡聲笑語驚起群鳥翩躚。這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正是上窯鎮以黨建為犁鏵,深耕黨員教育“責任田”,在黃土地上培育出的“甜蜜產業”盛景——通過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模式,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讓小葡萄串起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葡萄串起“甜蜜”振興路。
田間課堂“鑄魂”:技術下沉育良材,黨員領跑拓富路
面對群眾“怕種不好”“愁銷路窄”的顧慮,上窯鎮將教學陣地延伸至田間地頭,依托“百個專家團隊下基層”活動建立長效幫扶機制。農技專家與鄉土人才組成智囊團,為葡萄種植“把脈問診、傳經送寶”,現場傳授避雨栽培、精准施肥等實用技術﹔老黨員帶頭試種陽光玫瑰等新優品種,手把手指導“剪枝留果”實操技巧,把抽象理論化作看得見、學得來的致富經驗,為產業發展筑牢技術根基。
一線蹲苗“強基”:先鋒聚力破瓶頸,閉環服務解民憂
“黨員身份不是挂在牆上,而是要釘在產業鏈上。”上窯鎮創新推行“黨員助農”行動,在種植、採摘、銷售、售后等關鍵環節設立黨員先鋒崗,將主題黨日活動搬進葡萄大棚。黨員干部化身“田間管家”,常態化開展“大棚巡診”,收集病虫害防治、包裝儲運等問題清單﹔定期召開“葡萄架下議事會”,從種植技術升級到品牌包裝設計,一個個發展難題在黨群共商中迎刃而解,形成閉環服務機制。
碩果盈枝“興村”:產業融合促增收,黨旗映紅致富路
在黨建引擎驅動下,紅光村葡萄畝均產值突破萬元大關。黨員示范戶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統一種植標准、打造區域品牌,借助電商平台銷往全國。更可喜的是,產業發展催生“農文旅融合”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通過打造葡萄採摘園,將昔日泥濘小路變身花香農旅走廊,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採摘,在實現增收的同時,還為附近村民提供就業機會。村民們感慨:“跟著黨員干,葡萄園結出‘黃金串’!”
下一步,上窯鎮將持續深化“黨建+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培育更多“土專家”“田秀才”,讓鮮紅的黨旗始終飄揚在鄉村振興主戰場,用串串葡萄書寫新時代的“甜蜜答卷”。(詹宇婷 李恪晗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