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四好農村路”串起鄉村幸福景

2025年10月13日08:33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秋日的皖西,大別山層林盡染。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游人如織。一條柏油路如黑色緞帶,將白牆黛瓦的民宿、生機盎然的茶園串聯起來,繪出一幅山鄉風光圖。

在“土姑娘”農家小院餐飲民宿,負責人張琪一邊清點左鄰右舍送來的新鮮食材,一邊梳理來自滬蘇浙等地游客的預訂信息。“S447古天路完成升級改造后,村裡游客明顯增多了。”大灣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介紹,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超7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9000余萬元﹔今年預計將突破90萬人次。

一條鄉村公路,不僅串聯起大別山的瑰麗風光,更把曾經封閉的山村融入到長三角的“假日經濟圈”。這正是安徽省“四好農村路”建設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安徽省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持續將其納入民生實事項目,全力打通鄉村群眾出行“最后一公裡”,鋪就產業發展的“致富路”、美麗鄉村的“風景線”。今年以來,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深入推進新一輪建設,截至7月底,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已開工3023公裡,完工1868公裡,佔年度完工目標任務的71.8%。

道路貫通,深山遠村變“網紅”

“農村公路是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先行基礎和重要支撐。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事關群眾便捷出行、鄉村產業振興與城鄉融合進程。”六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陳斌表示。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六安山區佔比超過70%,過去“路不通”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大灣村便是典型。

坐落於大別山腹地、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腳下的大灣村,生態優越、紅色資源豐富,但在2016年之前,仍“養在深閨人未識”。為改變這一局面,金寨縣先后投入2245萬元,修建5座公路橋,鋪設60公裡水泥路,實現村組道路硬化全覆蓋。

2024年,投資3.5億元的S447古天路完成升級改造,將大灣村到滬蓉高速古碑出入口的時間從40分鐘壓縮至20分鐘,並串聯起馬鬃嶺保護區、天堂寨等景點,讓“深山遠村”蝶變為“旅游打卡地”。

路通,產業活。大灣村趁勢深挖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在S447沿線設置2處驛站、2處游客中心、6處停車區、22處觀景平台等,帶動70余家農家樂和9家精品民宿蓬勃發展。2024年,大灣村成功晉級國家4A級景區,村集體經濟從2020年的143.98萬元躍升至299萬元。

同樣因路而興的還有霍山縣磨子潭鎮宋家河村。依托毗鄰S333大別山旅游風景道的優勢,該村打造“宋家河民宿集群”,2024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500萬元。國慶中秋假期更是一房難求,民宿入住率達100%。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安徽省以“深通、聯網、提檔”為重點,有序推進縣鄉公路升級改造、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目前,全省已形成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總裡程達21.1萬公裡,位居全國前列。

規范管理,智慧養護保暢通

“道路建好,更要管好。”何家枝站在整潔的柏油路邊感慨,這背后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精細管理。

在大灣村,每條公路都有“專屬管家”——5名鄉村道專管員每日巡查,負責撿拾垃圾、清除雜草、雨天排澇、雪天除冰,確保道路始終安全暢通。

“農村公路管護,關鍵要解決‘有人管、有錢養、有機制保障’三大問題。”陳斌指出,六安市已構建“路長牽頭、專管員負責、群眾監督”的管護體系,路面平整度與耐久性顯著提升。目前,全市設立縣、鄉、村三級路長2318名,招募專管員3077名,實現“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在全省范圍內,路長總數已達2萬名,鄉村道路專管員1.2萬名,農村公路管護崗位1.9萬個,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全面建立。

日常養護中,水毀修復尤為重要。“金寨縣山區地質復雜,每年因山洪、滑坡等災害導致農村公路損毀嚴重。”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起,該縣推行農村公路災毀保險,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整合資源,拓寬資金渠道,補齊抗災搶修短板。

今年6月21日,省道S448關廟鄉大埠口村段因強降雨邊坡坍塌,交通中斷。縣交通局7小時奮力搶通,並同步啟動保險理賠程序。截至目前,全省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已累計賠付2.6億元,為道路及時修復提供了堅實保障。

智慧養護也為道路暢通賦能。陳斌表示,六安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基礎數據庫,推廣使用手機App,實現養護巡查、維修統計、檢查考評等全流程數字化,形成“巡查—上報—處置—反饋”閉環管理。

在科學養護體系支撐下,安徽省農村公路優良路率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展新顏

道路通百業興,物流暢活力旺。隨著道路與物流體系不斷完善,大別山區的鄉村產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在宋家河村,2018年,青年程浩返鄉創辦安徽鑫茗雨茶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帶動全村圍繞茶葉做文章。如今,該村擁有精品茶葉基地2000余畝、規上茶企1家,年產值超3000萬元,形成集種茶、採茶、制茶、購茶、品茶於一體的三產融合產業鏈。

“道路暢通,為深山特色農產品開辟了‘綠色通道’。”位於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的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種植園,也在國慶中秋假期迎來一批批外地游客。該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旅游”模式,帶動農戶參與種植、初加工與旅游服務,將霍山石斛打造為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霍山縣上土市鎮位於G346、S332及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交匯處,憑借交通優勢成功引入陡沙河溫泉小鎮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1.06億元,規劃面積1200畝,已建成御香泉、水上樂園、冒險樂園、越野公園等設施,成為首批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望著后方在建的和襄高速,基地負責人滿懷期待:“年底通車后,從武漢到這兒不到三小時,客源將大幅增加。”

在金寨縣,無人車、無人機助力“山貨出山、網貨下鄉”。今年9月,縣寄遞共配中心的無人車正式投運,負責下鄉送快遞。目前已有4輛無人車運營4條線路。針對偏遠地區,金寨郵政還開通無人機郵路,如“麻埠鎮至齊山村海島村民組”線路,單程僅需10分鐘。

據了解,安徽省正加快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推動建設具備客運、物流、郵政等3種以上功能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已開通客貨郵合作線路約400條。同時,持續推進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截至2024年底,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交比例達70%。(記者 豐靜)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