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徽州區:精細化調查試點 推動地災防治“智慧預警”
2025年09月04日10:0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今年以來,黃山徽州區資規部門積極響應《安徽省推動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立足地質災害防治核心職能,以正在楊村鄉開展的1:10000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項目為“試驗田”,創新試點“天上看、地上核、網上聯”的空天地一體化防治新模式。
在精細化調查過程中,項目承擔單位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811地質隊,創新性引入InSAR(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等天基遙感技術,對鄉域山體進行周期性、高精度的“CT掃描”。通過捕捉地表微小形變,實現對潛在滑坡、崩塌等隱蔽性、未知性地災隱患的早期主動識別,為地面核查提供精准“靶區”,做實“天上看”的廣域識別“千裡眼”,實現了從“人找災”到“天報險”的關鍵轉變。
針對“天上看”發現的形變異常區,調查隊伍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做精“地上核”,第一時間開展地面精准核查。通過現場勘測、走訪群眾、分析地質構造等方式,對異常區的現狀穩定性及發展趨勢進行重新評價,復核危險區范圍和威脅對象,並重點評估其在極端降雨條件下的成災風險。核實后的風險點將立即建檔入庫,納入“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體系,確保風險“找得到、控得住”。
鑒於試點地區部分山區監測點存在的公網信號不穩難題,該局前瞻性布局,將普適性監測儀器的通信模式升級為“北斗衛星通信+5G物聯網卡”雙模終端,做強“網上聯”保障通信可靠。該模式確保在暴雨、洪水極端條件下,仍可開展持續監測,數據不斷檔,實現全天候、全域覆蓋的監測預警。
據業務負責人介紹,此次試點工作,將推動地災防治工作從對“已知隱患點”的被動監測,向對“未知風險區”的主動預警和智能化管控深刻轉型。(吳暉)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