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蕪湖灣沚:婚俗改革 為幸福加分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2025年09月04日11:3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音樂快板《新風新潮換舊俗》、方言小品《天價彩禮》等活動春風化雨﹔“喜結良緣”公交、戶外頒証基地成為政策宣傳新陣地﹔宋制、明制等“一鎮一禮”文明實踐,賦予婚禮文化新內涵......

在蕪湖市灣沚區,婚事新辦、婚禮簡辦的文明新風蔚然興起,曾經讓群眾苦不堪言的婚俗陋習,正被一場“潤物細無聲”的婚俗改革悄然改變。

作為安徽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實驗區,灣沚區正以群眾關切為“晴雨表”,推動婚俗回歸“愛”的本質,為幸福生活“加碼”。

七夕節集體頒証儀式。灣址區委宣傳部供圖

七夕節集體頒証儀式。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剛剛過去的七夕節,在改建一新的灣沚區婚姻登記頒証大廳,6對新人庄嚴宣讀結婚誓言后,從灣沚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夏雲手中接過象征愛與責任的結婚証書。

七夕“証”當時,當天,集體頒証活動主題定為“鵲橋相會 情定今生”,大家在活動中詮釋了“執子偕老”的獨屬浪漫。

“終於等到你”“今后我們就是一家人”“特別的儀式終生難忘”……新人的甜蜜話語溢滿大廳。完成登記后,不少新人手持新鮮出爐的結婚証,在婚姻登記處精心准備的打卡點合影留念,定格幸福瞬間。

這場儀式背后,是灣沚區創新打造的婚俗改革“灣沚模式”。

灣沚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余媛媛告訴記者,該模式倡導厲行勤儉節約,抵制高價彩禮,樹立文明嫁娶新理念,推動形成喜事新辦、婚禮簡辦、愛情和美、家庭和睦的社會文明新風尚。

灣址區民政局在琵琶島設立的戶外頒証基地。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灣沚區民政局在琵琶島設立的戶外頒証基地。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據余媛媛介紹,針對婚俗改革中存在的短板,灣沚區還依托城市社區資源,設立了婚姻家庭輔導室,並在東湖公園琵琶島打造了書香婚姻登記點和戶外頒証基地,成為宣講婚改政策的新陣地,帶動當地形成文明、時尚、簡約的婚嫁禮儀。

今年以來,灣沚區民政局累計開展婚姻輔導“四進”活動12場次,服務760余人次。於去年七夕啟用的琵琶島戶外頒証基地,已有近300對新人在湖水天地的見証下,喜結連理。

琵琶島戶外頒証基地一隅。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琵琶島戶外頒証基地一隅。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用小儀式帶動新風尚,以小切口引領新變革。

大紅的囍字、斑斕的氣球、芬芳的鮮花……2025年2月3日,正月初六,被裝點得喜氣洋洋的六郎鎮易家宴喜慶堂,承辦了首場婚禮。來自易太村的一對新人——何杰、姚洪,身穿中式喜服,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行結發禮。

“我們的婚禮沒有司儀,也沒有儀式,就連現場的氣球和拉花都是從網上購買。”回想起年初的那場婚禮,姚洪至今記憶猶新,“自己主持、自己布置,一切從簡,感覺挺好,這麼有紀念意義的婚禮,也算給小日子開了個好頭。”

移風易俗成效顯,文明新風拂面來。

在灣沚區,當地定制“幸福專線”,讓公交車成為婚俗新風的流動宣傳車﹔易家宴“喜慶堂”推出788元至988元的婚宴套餐,減輕新人壓力﹔對宴請規模、酒席檔次、車隊台數以及隨禮金額等作出上限約定……一系列務實舉措,引導新人簡辦婚禮,把更多精力放在與親友的相伴上,讓群眾省錢更省心。

公交婚禮。灣址區委宣傳部供圖

公交婚禮。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夏雲表示,隨著更多人積極擁抱新婚俗,更加良性的婚姻家庭價值觀也悄然形成,將帶動社會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

讓婚姻始於“愛”,讓彩禮歸於“禮”,這是對婚姻美好的祝福,也是對社會文明的守護。灣沚區的實踐証明:婚俗改革不是做“減法”,而是為幸福做“加法”。

點擊進入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