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一尾鱖魚苗 唱響“新漁歌”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2025年09月03日11:1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烈日炎炎,熱浪襲人。

位於蕪湖市灣沚區六郎鎮北陶村的翹嘴鱖馴化車間,一個個直徑2.7米、高1.3米的“恆溫泳池”,給小魚苗提供了舒適的成長環境。

說是“泳池”,其實就是的養殖基桶。走進一看,隻見一尾尾鱖魚“寶寶”,正成群結隊地在水中歡騰游弋。

“瞧,這就是翹嘴鱖幼苗,多健康!”身為“后勤部長”,韓彥正在耐心調試水循化設備。他告訴記者,眼下正是魚苗長個的關鍵期,水溫控制在24.5攝氏度、溶氧量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氨氮含量不高於0.2毫克/升……

桃花流水鱖魚肥,作為“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向來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著稱,也被譽為“富貴魚”,養殖前景廣闊。

翹嘴鱖“華康二號”魚苗馴化車間。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翹嘴鱖“華康二號”魚苗馴化車間。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去年12月,安徽金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落戶蕪湖灣沚區,今年8月24日,該企業正式投產,通過引進翹嘴鱖“華康二號”新品種,開展親本繁育、苗種馴化和成魚養殖。

古稀之年的胡校軍,是安徽金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過去他干過商貿、當過顧問,也在外企任過職,本是退休頤養天年的年紀,卻選擇重新“出山”,跨行和翹嘴鱖打起了交道。

“養魚和老本行都無關,幾乎是從零開始。”胡校軍打趣道,要說和魚有過幾分瓜葛,那就是家裡魚缸養的觀賞魚。從老家南京來到蕪湖灣沚,算是他的“二次創業”,“只要敢闖,什麼年齡出發都不算晚。”

鱖魚在圈內出了名的難養,難在食性很“倔”,終生隻吃活魚餌料。為攻克這一養殖難題,金康水產與華中農業大學鱖魚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突破配合飼料替代活餌馴化養殖鱖魚技術。

“所謂馴化,說白了就是讓鱖魚改口,過去吃葷,現在吃素。”看出記者不明就裡,胡校軍形象比喻道,“相當於配方口糧,不僅可以降低養殖成本,還能減輕病害傳播風險。”

在水產養殖領域,鱖魚向來比較“嬌氣”,一直存在育苗難、魚苗成活率低等諸多難題。

“水產種苗,是現代漁業的‘芯片’。”胡校軍告訴記者,“華康二號”恰好突破了鱖魚種苗繁育的技術瓶頸,該品種不僅馴化率高,而且生長周期短,可實現高密度、跨季節、標准化養殖。

在水循環系統的加持下,培育出的魚苗抵抗力更強,生長狀況也更穩定。此外,除了科技手段,飼料也是保証魚苗質量的關鍵。

在灣沚區六郎鎮,一家細鱗斜頜鲴養殖場可提供鱖魚幼苗初期所需的開口餌料,在胡校軍看來,這是不可多得的配套優勢。

個頭2公分左右的翹嘴鱖,長到5公分的時候便開始馴化,10公分左右即可批量上市。“可別小看這一尾幼苗,單尾行情能賣到8塊錢。”胡校軍比劃道,最關鍵的是有了恆溫基桶技術,可實現一年四季養殖。

一尾小小的翹嘴鱖魚苗,背后蘊藏的是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大能量。

胡校軍算了一筆賬,目前馴化車間養殖的翹嘴鱖“華康二號”魚苗共計50萬尾,“住”滿一個月后,就將從這裡“游”向全國各地。到今年年底,可馴化魚苗400萬尾,總產值可達3200萬元。

屆時,這條翹嘴鱖,也將漂亮地完成從“入水”“蓄勢”到“起跳”的整套動作,在灣沚區上演“龍門”一躍興鄉村的精彩戲碼。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