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馬鞍山花山區:滿城風華織錦繡

——努力寫好綠色答卷、發展答卷、幸福答卷

2025年08月20日14:17 | 來源:馬鞍山日報
小字號

濮塘美景 記者 唐焱 攝

全國青少年皮劃艇聯賽(資料圖片)

金鷹商圈 李成林 攝

  時間是奮斗的見証,鐫刻著前行的足跡。

  五年來,花山區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扎實推進綠色轉型引領區、新興產業集聚區、城鄉融合示范區、文明宜居幸福城“三區一城”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花山新篇章。

  生態向綠 一江碧水映青山

  葳蕤夏日,萬物勃發。從長江東岸花山段上空俯瞰,碧空似洗、江水如澄,薛家窪生態園如綠寶石鑲嵌其中,親江平台上游人如織,競相以長江為幕合影留念。如今,經歷生態嬗變的薛家窪生態園年接待游客達5萬人次。

  隻有生態優先,方能一馬當先。花山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把“問題導向”之舵,執“綠色生態”之筆,落“環境整改”之實,強力開展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全力做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安全屏障。

  揮出組合拳,守護一江水。

  一體推進長江東岸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精心建設薛家窪生態園與沿江生態綠廊,打造“城市生態客廳”﹔提前一年半時間完成漁民退捕轉產任務,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精准發力治污染,實行碳匯森林行動……一項項舉措齊頭並進,重塑水清岸綠的長江岸線。

  從長江出發,望綠意滿城。

  PM2.5濃度29.1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市第一﹔110個長江干流和22個支流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改﹔國、省考斷面水質指數達標率、優良比例100%,其中國考斷面指數全市第一﹔雨山湖、秀山湖、佳山、花果山星羅棋布、山水蔥蘢﹔馬鞍山山體公園啟動“生態織錦、文化織韻、一園八景”建設﹔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1262畝,撫育森林、竹林6300畝,義務植樹6萬棵……

  一項項答卷,寫在綠水青山間。水與人、山與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時代的“綠色交響曲”同頻共鳴。

  產業向新 數智賦能奏強音

  五年來,花山區率先蹚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的新路徑,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啟動制造業、數字經濟、商貿服務業三大倍增行動,實施產業發展“一號工程”,一股干事業、求發展的精氣神在花山大地升騰。

  產業更新。馬鞍山軟件園年營收突破200億元,為全省第一,且被授予安徽省“軟件名園”稱號,獲評全省首批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示范園區。人工智能與低空經濟比翼齊飛:率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全省首個千P垂直算力中心上線,已服務客戶超400家﹔雲鈉科技、深策雲控等上下游項目紛至沓來﹔靚馬科技政務航空平台升級運行,景泓無人機投產運營﹔中國電子(花山區)新質生產力產業集聚區簽約,數字低空產業園順利交付,東華金融雲計算產業園即將開園。

  活力更足。上榜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城市(區),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完成率及互聯網平台應用普及率再創新高,山鷹國際建成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並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商圈擴容提質增效,創客+文創園、星悅廣場、體育路夜市、金鷹等商業網點華燈璀璨、煙火味濃。

  開放更廣。打造全面融入長三角先行區、示范區,與南京市鼓樓區、江蘇軟件園、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臨空經濟產業園、浙江圖靈互聯網研究院等“牽手”。寧馬共建元宇宙產業孵化基地、“雙向飛地”,樹立鼓樓區、花山區“雙城匯”產才融合品牌。舉辦全國通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AI+工業制造專項賽等國家級活動、賽事數十場。推進150余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發展更快。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17.04億元,增長4.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86億元,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05億元,增幅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0.65億元,增長5.3%。三產比為0.3:31.7:68.0,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前方有無限風光,腳下踏無限航程,花山區正堅定信心、擔當實干、加“數”前行。

  民生向暖 城鄉錦繡繪新景

  五年來,花山區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系統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戰略,“城市有溫度、農村有韻味”的城鄉融合新圖景徐徐展開。

  以城市更新為筆,繪就繁花似錦的宜居港灣。

  實施全域更新工程,105個老舊小區改造煥新,新增了晾衣架、健身器材、充電樁與停車位,中心城區三年棚改專項行動穩步推進,生活更宜居﹔100多條道路新建改造提升,交通更便利﹔更新208部“高齡”電梯,安全一鍵直達﹔1000余個公共停車泊位化解“停車難”﹔40余座“口袋公園”綻放街巷,推窗見綠、轉角遇花﹔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優質文化直達基層。

  以鄉村振興為墨,勾勒城鄉融合發展的共富畫卷。

  建設和美鄉村,推進農村“三大革命”、“五清一改”行動、“美麗庭院”創建工程等,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打造“濮塘·怪坡旅游風景道”,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擦亮蔓棠田園農庄、秀山生態果園、幽谷山庄、九龍餐廳、鄉村會客廳、三棵樹庄園等特色景點民宿名片。以“三月三”廟會豐富集市,全國青少年皮劃艇聯賽等火爆“出圈”,助力濮塘草莓、茶葉,黃裡竹筍,蘇李葡萄、艾草,鳳山藍莓等農特產品暢銷。2024年濮塘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716萬元,相比2020年增長323.3%。

  以民生福祉為本,守護群眾滿意的幸福家園。

  聚焦急難愁盼,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佔財政收入86%以上。2024年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6%、6.7%。“三公裡就業圈”及充分就業工作獲省級激勵,獲評全國百強健走示范區。就業、教育、醫療、康復、扶貧、養老、社會保障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歲月為証,初心如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花山區將全力提振精氣神,錨定“三區一城”,建設“七個強區”,努力寫好綠色答卷、發展答卷、幸福答卷。(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吳小慶)

(責編:蘇恆、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