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臨泉縣長官鎮:“加減乘除”解好“一老一小”民生題

2025年08月20日11:0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臨泉縣長官鎮蘊華居委會,廣場上嶄新的籃球架旁是孩子們躍動的身影和清脆的笑聲﹔居委會門前的乒乓球台前,少年們揮拍激戰,常有老人駐足指導﹔二樓的農家書屋裡,老人們專注翻閱農技報刊,孩子們則安靜地寫著作業。這一動一靜、“一老一小”的和諧圖景,正是蘊華居委會創新運用“加減乘除”工作法,精准服務“一老一小”群體,深化基層治理與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

加:服務做加法,幸福有厚度

蘊華居委會黨委深知,“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關切。近年來,在長官鎮黨委、政府和縣委宣傳部的指導支持下,蘊華居委會積極整合資源,持續擴大服務供給。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多方籌措建立的“鄉風文明基金”,居委會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滿足老幼需求的文明實踐活動。“濃情端午”包粽子友誼賽、“我們的節日·中秋”包餃子比賽、“重陽節裡老人宴 孝老文化新風傳”等活動,不僅為230余名留守老人送去了節日的溫暖和集體的歸屬感,更在歡聲笑語中傳承了民俗文化,強化了鄰裡互助的紐帶,讓孝老敬親的文明新風浸潤人心。同時,農家書屋、運動設施等公共服務空間的優化提升,有效滿足了青少年課后學習、娛樂和社交需求,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樂園。

減:負擔做減法,關愛有溫度

面對蘊華居委會230余名60歲以上老人、80余名留守兒童以及佔勞動力總數近50%的外出務工人員的現實圖景,“掙錢顧家兩難全”成為許多家庭的痛點。

蘊華居委會的“減法”,著力於減輕家庭的后顧之憂。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和細致入微的關懷,有效緩解了留守老人的孤獨感,提升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質。完善的公共設施和服務,則確保了留守兒童“課余有處去、興趣有所依”,減輕了在村親屬的照護壓力。這一系列舉措,讓遠在他鄉的務工人員,能夠透過視頻中父母舒展的笑容、電話裡孩子雀躍的分享,真切感受到“離家不離關懷”的踏實與溫暖。一個以鄉風文明為紐帶、有溫度的服務閉環,正托舉起萬千家庭“掙錢顧家兩不誤”的期盼。

乘:合力做乘法,治理有效度

作為臨泉縣第一個村級黨委,蘊華居委會黨委始終將“一老一小”民生福祉置於基層治理的核心位置。其關鍵在於善用“乘法”,匯聚多方力量,形成協同效應。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資源支持下,省監獄管理局、縣委宣傳部與駐村工作隊緊密協作,同向發力。省監獄管理局積極聯動阜陽監獄、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等單位,定期開展季度義診,為全村老人提供慢性病篩查、心肺聽診、用藥指導等專業服務,發放《老年健康手冊》百余份,建立全覆蓋的健康檔案,有效化解了留守老人“看病難”問題。

縣委宣傳部指導設立並持續支持的“鄉風文明基金”(規模9萬余元),則發揮了重要的激勵引導作用。該基金對考入985、211高校的學子、踐行低彩禮新風的家庭以及評選出的“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給予獎勵。2023年以來,共表彰文明家庭42戶,有效輻射帶動參與志願服務300余人次,放大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效應。

除:隱患做除法,安全有保障

“除法”,旨在破除風險隱患,筑牢安全屏障,建立長效管護機制。針對暑期青少年安全等重點領域,蘊華居委會嚴格落實防溺水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到人,加強宣傳巡查,堅決消除風險點。駐村工作隊針對本村家家戶戶都保有電瓶車這一現象,主動與村委聯系,印制電瓶車安全使用宣傳冊,組織張貼宣傳,在安全防范上做到舉一反三。同時,居委會大力推行“有事找書記”等民情響應機制,確保群眾訴求有渠道、困難有人幫、問題能解決,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風險消除在萌芽,為“一老一小”營造了安全、穩定、和諧的生活環境。

加減之間,是服務的擴容與負擔的減重﹔乘除之中,是合力的倍增與隱患的消除。臨泉縣長官鎮蘊華居委會巧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將治理資源精准投放到“一老一小”最需要的地方,在破解民生難題中深化了基層治理創新,在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中培育了時代新風。這份寫在田間地頭、融入百姓生活的“溫情答卷”,深刻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基層的生動實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和美鄉村提供了有益借鑒。夕陽無限好,朝陽正蓬勃,蘊華的故事証明,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小”、守護“一老”,就是托起鄉村的未來與希望。(盧浩然)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