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蕪湖鏡湖區探索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新路徑

2025年08月15日09:4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一柄燒紅的鐵條在匠人錘下漸成梅枝,一縷藍白染布在水中暈開千年紋韻,一曲梨簧戲腔在古戲台縈繞——每一項技藝都鐫刻著時光的印記,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匠心的溫度。作為安徽省首批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蕪湖市鏡湖區以鐵畫為筆、版權為墨,在傳承與創新的畫卷上,正書寫著民間文藝煥發新生的生動篇章。

鏡湖區為民間文藝版權服務工作站授牌。

鏡湖區為民間文藝版權服務工作站授牌。

筑牢制度根基,讓保護框架“實”起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間文藝的傳承,離不開制度的護航。鏡湖區從體制機制入手,為民間文藝版權保護搭建起堅實框架。

2024年11月,鏡湖區入選首批安徽省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與亳州市譙城區、黃山市歙縣並肩,成為全省探索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先行者。鏡湖區迅速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召開試點推進工作座談會,聚焦蕪湖鐵畫、梨簧戲、百年歷史建筑等民間文藝資源,加強同市鐵畫協會、市藝術劇院、區文旅體局、區文化館等單位溝通對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

在制度設計上,制定《鏡湖區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工作方案》,明確版權保護范圍、管理流程和運用路徑﹔在市藝術劇院、區文化館等民間文藝資源密集單位設立版權服務工作站,形成試點工作合力﹔建立民間文藝作品收集機制,完善民間文藝版權作品數據庫,依托安徽版權在線數字服務平台,對符合條件的作品提供免費登記服務,線上僅需5步即可完成作品上傳,讓民間文藝工作者少跑路、辦好事。

鏡湖區舉辦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主題宣傳活動。

鏡湖區舉辦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主題宣傳活動。

激活傳承活力,讓民間文藝“活”起來

蕪湖市鏡湖區有著兩千多年歷史,“三刀”“鐵畫”等成就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名,擁有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戲曲、民間工藝品、民間繪畫、民間建筑、民間民俗、民間舞蹈等民間文藝12類近200項。43項非遺項目綻放光彩——其中國家級1項(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省級9項(梨簧戲等)、市級11項、區級22項,106名傳承人接力守護。如何讓這些技藝走出博物館、融入生活?鏡湖區給出的答案是:以宣傳為橋,以創新為翼。

在蕪湖神山公園,鏡湖區舉辦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主題宣傳活動,輪番上演原創文藝節目,主題市集讓市民近距離欣賞民間藝術的精湛技藝﹔蕪湖市第二十九中學的課堂上,省級梨簧戲傳承人丁國銀指導學生排練《戲韻梨簧》,一招一式間,百年戲曲煥發青春﹔田家炳實驗中學的通草畫大師班裡,學生們用5G技術接入“空中課堂”,跟著非遺大師學習暈染技法。鏡湖區持續推進“非遺進校園”,不僅開設戲曲、通草畫等校本課程,更創新“非遺周周學”模式,讓鐵畫的剛勁、染布的柔美,成為學生們觸手可及的文化記憶。

“看,這就是鐵畫鍛造的關鍵一步!”鏡湖區非遺直播間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戴元寶手持燒紅的鐵絲,3分鐘鍛出一片栩栩如生的鐵葉,直播吸引數萬網友圍觀。2024年,鏡湖區文化館發布非遺相關推文25條,瀏覽量超1萬﹔儲氏鐵畫代表性傳承人儲鐵藝的直播平台作品獲76萬點贊,讓“以鐵為墨、以錘為筆”的技藝走向全國﹔24集鐵畫題材微短劇《畫鐵仙師》登陸抖音飯余劇場,累計熱度超5000萬,讓非遺故事在指尖流轉。

高文清在蕪湖古城飛龍鐵畫工坊鍛制鐵畫。

高文清在蕪湖古城飛龍鐵畫工坊鍛制鐵畫。

拓展轉化路徑,讓文化價值“顯”出來

鏡湖區以產業為紐帶,推動非遺技藝從文化符號變為發展動能,讓匠心價值看得見、摸得著。

2024年5月,安徽大學的展廳裡,“蕪湖鐵畫”與“石刻畫”同台亮相,大學生們圍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請教鍛打技巧﹔8月,“蕪湖漿染”等多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隨團赴上海參加旅游推介會,藍白相間的紋樣驚艷滬上。

目前蕪湖鐵畫從業人員約160人,全年銷售額約2000萬。為推動產業升級,鏡湖區支持建立鐵畫樣稿版權數據庫、傳承人才庫和創意設計庫,通過版權授權、合作開發挖掘經濟價值。儲氏鐵畫、飛龍鐵畫、四季春餐飲3家單位入選省級非遺工坊,既守護傳統技藝,又帶動就業增收——飛龍鐵畫的胸針系列,成為游客青睞的伴手禮。

在蕪湖古城,500平方米的文創非遺館裡,儲金霞、張家康兩位國家級鐵畫大師的工作室常年開放,游客可親眼看見鍛鐵過程﹔蕭家巷入口的大型牆體鐵畫《梅花小筑》,再現了蕭雲從、湯鵬創作出鐵畫的場景﹔長江三橋下的景觀公園融入鐵畫元素、海螺國際酒店設置鐵畫專櫃,讓非遺從展品變為生活場景的一部分,真正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

從鐵畫鍛制的叮當聲,到梨簧戲腔的婉轉音,鏡湖區的民間文藝正以版權為盾、創新為刃,在時代浪潮中淬煉新生。鏡湖區將繼續深耕版權保護沃土,讓民間文藝扎根生活、面向未來,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恆久。(劉璐 文/圖)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