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精管善治·合肥在行動丨“幸福長豐”的24小時

胡雨鬆
2025年08月14日10:3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長豐縣,是智慧農業強縣,也是有著“汽車夢”的工業強縣。然而,長豐縣展示全縣工作所用的微信公眾號,卻有一個極為溫暖的名字——“幸福長豐”。

何謂幸福?

一起在長豐縣的24小時裡尋找答案。

早晨8點

暢通居民門前路

最近,陳冬晴心情特好,自從開車出門不再擁堵,她每天可以多睡十分鐘。

陳冬晴家住長豐縣雙墩鎮恆大帝景小區,地處合肥市區與長豐縣交界處。從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上看,這裡的居民去哪都方便。然而,陳冬晴上班路上“第一堵”,通常就發生在小區門口。

3個月前,每天清晨6點,小區北門准時熱鬧起來,菜販菜農佔道經營的攤點,把車庫出口團團包圍。買菜的居民,甚至還要把電動車和機動車隨意停在市政道路上。

為了這出門的“第一百米”,陳冬晴每天至少需要多預留十分鐘,“都是鄰居,也不好鬧僵,早晨被堵在家門口,上班很受影響。”陳冬晴表示,自己也曾跟社區反映過情況,但社區工作人員沒有執法權,只能以維護秩序和勸導為主。

按照長豐縣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部署,今年3月起,雙墩鎮黨委委員王永波組織區域內城管、社區等單位,對攤販佔路經營問題進行聯合調研,“三陽泰農貿市場門口,也有大量攤販佔道經營擺攤。不單單是小區群眾,菜場商販意見也很大。”王永波說。

那清理攤販,直接滿足訴求可以嗎?

聽到這個問題,王永波直搖頭:關系到群眾的工作絕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攤販為何聚集在這裡,調節居民與攤位矛盾是否有更好辦法,之后引導攤販去哪裡謀生,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清楚。

要讓居民通勤有出路,也要讓菜販謀生有去處。按照這個思路,5月以來,雙墩鎮成立綜合執法隊,社區網格員、城管等人員在泉河路、三陽泰農貿市場等場所開展常態化巡邏,對嚴重影響小區和菜場出入的路段進行定點執勤,不僅人行道暢通了,就連市政道路擁堵也大幅緩解。

經過治理,小區門口路面終於暢通。人民網 胡雨鬆攝

經過治理,小區門口路面終於暢通。人民網 胡雨鬆攝

對於菜販去處,雙墩鎮也進行了規劃。除了引導菜販在道路非高峰期進入部分路段擺攤,三陽泰農貿市場還拿出部分攤位對流動經營人員開放。與此同時,鎮上也正在籌建新菜市場。聽聞這一消息,菜販張大姐質朴的言語裡透著期待,“我們沒文化,也沒啥掙錢手段,政府能給我們找一個去處,我們當然願意!”

幸福,是在兩難中,雙方都能獲得最優解。

下午2點

雨天不再兩腳泥

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讓水維豹沒能睡個踏實午覺。

聽見窗外雨水漸止,老水走出辦公室,朝著長淮路走去,眼見新鋪的地磚不滲水、不打滑,老水心滿意足地笑了。

長淮路,是縣城通往高鐵站的主要道路,兩側居民區、商鋪眾多。多年來,遇到雨水天氣,行人總要踮起腳尖在坑窪的路面上小心翼翼地尋找落腳點,生怕一腳濺起污水。特別是夏天,道路兩側的燒烤攤、火鍋店,趁著夜色把攤位擺上人行道,結束營業后在路面留下大量油污。

“這條路有年頭,道路兩側的房子,好些都是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結合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鎮上正在牽頭進行改造。”水維豹是長豐縣水湖鎮水湖社區書記,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平常與街坊鄰居打交道,深知周圍居民的急難愁盼。

工人師傅正加緊對長淮路路面進行修整。人民網 胡雨鬆攝

工人師傅正加緊對長淮路路面進行修整。人民網 胡雨鬆攝

5月底開始,長淮路迎來一場大改造:原先坑坑窪窪的人行道被逐段修整,干淨、平整的“面包磚”,鋪滿路面。“正式開工前,鎮上請居民代表坐在一起,拿出幾套城市更新項目設計方案征詢意見,為了不重復開挖路面,還將地下的雨水污水管道進行分流改造。路面沒積水,大伙出門都方便了。”水維豹說。

近兩年迎來變化的,還有長豐縣實驗小學。去年9月起,實驗小學將原本臨街的北門停用,啟用新東門。

長豐縣實驗小學東門前的廣場。人民網 胡雨鬆攝

長豐縣實驗小學東門前的廣場。人民網 胡雨鬆攝

“現在東門這個廣場,也是城市更新項目中建好的,足有3000平方米,貼心地劃分了停車區和等候區。家長有地方停車,有地方等人。”學生家長劉躍高興地說,新校門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學校新變化,也讓家長們多了一份放心,接送孩子更方便,校園廣場也更安全。

幸福,是群眾的急難愁盼都被記在心間。

夜晚22點

街區熱鬧不“瞎”鬧

夜色漸深,與比亞迪長豐產業園生活區一條馬路之隔的悅湖路“美食街”,一天的熱鬧,也即將進入尾聲。

17時開始,小販們帶著炒飯、燒烤等小吃攤有序入場,工人下班后,邀上三五好友,坐在街邊點上烤串、龍蝦,三兩杯啤酒下肚,飢餓和疲憊一掃而空。

兩年之前,悅湖路並不是一條“美食街”。彼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廚”帶著小推車,蜂擁至生活區門口,人行道、輔路、甚至市政道路上,都有他們的身影。

“因為工人確實有用餐需求,攤販互相通知,路邊經濟逐漸成了規模。”下塘鎮綜合執法隊副大隊長吳磊回憶,當時執法隊面臨著兩難局面,一頭是工人師傅需要就近購物、消費餐飲,小商小販需要謀生,另一頭則是商販日夜佔道經營、油污遍地,給城市形象帶來的“創傷”。

2023年6月開始,下塘鎮陸續開放13塊靠近工廠生活區的區域,與攤販約定經營時間和范圍,設置可管可控的街邊早市、午市和夜市。

熱鬧有序的悅湖路“美食街”。受訪者供圖

熱鬧有序的悅湖路“美食街”。受訪者供圖

悅湖路就是其中之一,雖然與企業生活區有一條馬路之隔,但已是綜合考量下的最佳選擇。“首要考慮,這段道路上沒有小區車輛出入口,營業不會擾民和影響周圍通行,其次是距離工廠生活區不能太遠,不然小商販也不願意來。”吳磊介紹,在綜合執法隊、市政部門、公安交警部門的合作下,“美食街”進入營業時間。經營期間,道路兩端會布置石球防止車輛進入,確保安全。經營結束,撤除石球,還路於民。

經過兩年多的經營,13條“美食街”生意紅紅火火。更讓人驚訝的是,悅湖路道路干淨整潔,絲毫沒有美食街的油膩。

“細節都被你發現了!”吳磊指著道路雨水井上的油污防漏設施介紹道,“美食街”除了設置物理手段防偷排油污,現場還統一配置了分類垃圾桶,做到干濕分離。每天離場前攤位產生的垃圾必須倒入指定的垃圾桶集中處置。

幸福,是產業和生活在同一條道路上找到歸宿。

城市,是人民居住的城市,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到深夜裡守候的路燈,都關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

城市的精細化管理,自然也是圍繞提升人民幸福而服務,這是一場事關“溫度”“精度”與“力度”的管理比拼,也是關乎“理性”“感性”和“柔性”的綜合考量。

“幸福長豐”的24小時是如何“繡”成的?

這既離不開政府統籌規劃的宏觀考量,也離不開基層工作人員一針一線的“繡花功夫”。

今年6月,長豐縣召開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會。會議指出,長豐縣在城市精細化管理過程中,要“將‘精細化’要求貫穿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全過程,加快打造文明有序、生態宜居、安全韌性、智慧科技的現代化城市。不斷提高全縣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或許,這就是“幸福長豐”的底氣所在。

(責編:金蕾欣、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