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經”彩 23載“開”啟新程系列報道
合肥包河經開區:科技“點亮“文化 創意“丈量”科普

23載彈指一揮間,於合肥包河經開區卻是從“拓荒”到“繁盛” 的蛻變史詩。
從待興之地到產業熱土,這裡的23年,是企業與土地雙向奔赴的23年。一眾企業如珍珠,被“創新”“實干”串聯,織就向新產業鏈條。
值此之際,人民網安徽頻道聯合合肥包河經開區推出“‘包’藏‘經’彩 ‘開’啟新程”欄目,走進企業,探尋生長密碼——車間裡的突破、實驗室的執著、園區的協同,正是其面向未來的底氣。
一同解鎖這份“包”藏的“經”彩,見証開發區與企業共生長的生命力。
現實與未來有多遠?
在合肥安達創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個距離隻有一道門。
裸眼3D、全息炫屏、互動魔法牆、移動開合屏……步入公司數字創意樓的沉浸式實驗室、元宇宙實驗室、數字人實驗室,各類現代科技賦能的科技展品扑面而來,仿佛置身未來世界。
瞧,裸眼3D技術加持下,戰國時期的“鳳鳥雙聯杯”數字成像栩栩如生,仿佛欲飛出屏幕,讓人觸手可及﹔帶上AR眼鏡,就能如同一位巨人置身太陽系,隨手就能“捧起”太陽﹔隻需隨口說一句話,鏈接了AI技術的“出口成章”,頓時便生成一首七言絕句……“你選擇一個成畫類別,比如山水、神獸,然后隻需在畫板上隨意創作,它就能生成一幅精美畫作。”走進數字人實驗室,董事長助理趙琪指著一款“神筆馬良”展品如是說道。
安達創展數字技術研究院展廳。受訪者供圖
而在2個多月前的深圳文博會上,“神筆馬良”可謂大放異彩,贏得眾多包括孩子在內的參展人員圍觀。
誰能想到,這個讓冷冰冰的科普及傳統文化“活”起來的科技企業,是從一家最初經營電子出版的傳統企業轉型而來。
時間來到2002年,這年包河經開區成立,安達創展也迎來“十周歲”。公司作出一次關鍵轉型,成立科技館事業部,正式踏入科普展教領域。6年后,地處包河經開區的安達科技產業園落成,公司發展擁有更廣闊舞台。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成熟,安達創展瞄准市場,加大數字技術研發投入,通過為博物館、主題館、科技館運用可視化技術量身定制相關產品,大力發展文創產業。
如今,安達創展已先后承建過包括中國科技館、合肥園博園城市建設館、深圳科技館在內的全國800余座科技館、博物館和主題展示館。
安達創展承建的深圳科技館智能制造展區。受訪者供圖
這些場館,無一不是用“科技+文化+藝術”的創新理念打造的文化科普“爆款”打卡地。在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上,LED魔方折幕屏與地屏、牆面屏的組合設計,將安徽深厚的文化肌理、前沿的科技元素進行可視化,生動打造了極具徽風皖韻的裸眼3D沉浸式空間﹔在鄭州科技館,40多米的“星·河”科學藝術裝置,將超高清9K裸眼3D前沿技術成果與深厚的本土文化相融合。置身序廳,如立黃河岸畔,仰望蒼穹……
安達創展一路奮發向上,實現了從“助跑”“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變。目前公司已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行業排頭兵。
創新的種子破土,離不開沃土滋養。安達創展的茁壯成長,背后也有合肥包河經開區的鼎力支持。
今年6月,安達創展的擴產計劃因2000平方米廠房缺口陷入停滯。合肥包河經開區“金牌店小二”團隊接到訴求后,3小時內就篩查出4處符合條件的廠區。
“舜利電子那處廠房連水電管線都提前布好了,不需任何改造,我們直接‘拎包入駐’。”公司副總經理李穎表示。
這樣的“加速度”並非偶然。翻開安達創展的政策台賬,2021年以來,包河經開區累計幫助兌現457萬元政策扶持資金,精准滴灌到研發攻關的關鍵節點:“免申即享”的政策推送系統,讓企業第一時間吃透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政策。
從最初的電子出版,到如今的元宇宙展館,安達創展用三十多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科技+文化”的創新之路。
而合肥包河經開區的賦能,則像陽光雨露,讓這顆創新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