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議︱如何塑造江淮風韻IP?合肥網友建言獲回應

人民網合肥7月24日電 (記者高飛躍)“重回合肥自身江淮文化的歷史源頭,推動合肥從‘科創之城’邁向‘有根之城、宜居之城、記憶之城’。”近日,合肥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建議重視合肥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網友留言。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截圖
該網友在留言中表示,合肥不屬於徽州文化區,其傳統建筑風格為江淮民居:青磚灰瓦、大屋頂、磚雕灰塑,融合中原禮制與江南風韻,庄重朴實、氣度開闊。近年來合肥多處文旅項目仿建“徽派民居”,反而削弱了城市的地域辨識度和文化深度。
為此,該網友建議,城市更新、新建項目應尊重本地歷史風貌,恢復並推廣江淮傳統民居特色,制定《合肥地方建筑風貌導則》。重構合肥文化主線,以三國軍事遺址、包公清廉文化、廬州市井生活、近代人物為核心,串聯街區與節點,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建設江淮民居文化展示區,可在老城區或三河周邊選址,高質量還原江淮傳統建筑群,融入展覽、文創、研學功能,形成合肥文化地標。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依托合肥科技優勢,開發沉浸式歷史體驗、AI導覽、數字三國場景等項目,增強文化傳播力。
針對該網友留言,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回復道,經國務院批准的《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中明確提出,合肥市要塑造“大湖風光、江淮風韻、創新風尚”的魅力空間,保護歷史人文資源,傳承本土風情,打造高品質的人文環境,傳承江淮風韻﹔建立歷史文化空間保護框架,系統保護和活化利用好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豐富多樣的景觀資源。並且,合肥市相關部門正在組織編制《合肥市鄉村風貌規劃》中,也提出要打造多元融匯的皖中文化傳載地,獨具魅力的江淮風貌展示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在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中進一步協調好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並注意保護和體現合肥南北交融的地域文化特征,避免過度強調某一種傳統建筑樣式或風格。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復道,關於“打造本土品牌”上,合肥著力打造兩個品牌:打響“科創科普游”“徽風皖韻游”文旅雙品牌。在打響科創科普游品牌上,計劃推動建設未來大科學城科文旅融合核心區,培育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家,科普研學基地40家,發布科創科普游精品線路10條。出台《科創科普游服務規范》,完善科創科普標准化體系,舉辦《中國科創科普研學旅游前沿趨勢洞察》合肥發布、合肥市研學課程設計大賽、中國(合肥)國際科學藝術周等特色活動。打造徽風皖韻游品牌上加快建設駱崗公園安徽文化集中展示區,配合開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合肥片區建設。聯動開發徽州文化、黃梅戲等主題旅游線路,舉辦安徽名人文化研究征文大賽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復。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截圖
關於“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上,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全國首部研學旅游科普讀物《科裡科氣研學合肥》,承辦安徽研學旅游大會,8件作品斬獲2024年省研學旅游課程設計大賽多項大獎(全省最多),16家上榜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推出虛擬數字人、無人智能船、載人飛碟等科技文旅新場景,打造元書局、元宇宙主題樂園、劉慈欣科幻展等科技文旅新空間,低空經濟旅游項目蓬勃發展。首屆《中國科技創新盛典》在肥錄制,舉辦中國(合肥)國際科學藝術周,組織近100場豐富多彩的科技藝術活動,吸引游客4萬人次走近國之重器。
“對網友提出的建議將認真加以研究,努力在本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中作出更多成績。”合肥市相關部門在回復中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