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鋼:降本增效“算”出新效益

屏幕跳動,數據更新。在能源管控中心,長江鋼鐵總調度室(管控中心)總調度長唐強正在分析能源使用曲線,“我們採用‘削峰填谷’戰術,通過精准安排生產時序,將高耗能工序盡量安排在電價低谷時段。”
這樣的“算賬”場景,如今已成為馬鋼日常運營的一部分。
在鋼鐵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提質增效、精益管理已成為企業立足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馬鋼堅持算賬經營,深推精益運營,各生產單元通過精細管理與精准施策,將成本控制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採購為前瞻、以技術為引擎、以制造為基石,系統推進降本增效,為企業經營穩定向好夯實底盤。
以採購為前瞻:從統籌算好“成本總賬”
成本控制的第一道關口,在採購。
近年來,為應對原燃料市場波動變化,馬鋼深化算賬經營,自我加壓提目標、精准研判覓先機、高效協同調結構,快速推進採購降本,力爭算好成本總賬。
為此,馬鋼採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包括管理對齊、採購模式變革和優化採購流程等。今年,馬鋼圍繞採購噸鋼降本50元等重點目標,全面提升“跑市場、配資源、強機制”能力,結合市場變化,搶抓市場深挖降本空間。
“市場就是戰場,原料採購中心始終處在市場陣地最前沿,我們就是聽得見‘炮火’的人,既要買得准、買得好,又要以高爐為中心,在低庫存下保得住、保得好。”馬鋼有限原料採購中心採購管理首席師劉紅說。今年以來,原料採購中心與制造、技術、生產單元等緊密聯動,以“產供聯動、敏捷經營、協同採購”為抓手,推動採購管理從“降低價格型”向“創造價值型”轉變。
礦石方面,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長協與現貨比例、擇機採購,1至6月進口礦價跑贏2.73美元/噸(寶武口徑)﹔煉焦煤方面,動態調整採購策略,爭取長協價格“熔斷”,累計降本超過1億元﹔合金採取多批次、小批量採購策略。1至5月,進口礦、煉焦煤、外購焦、硅錳合金採購成本行業排名較去年均穩中有進,7個重點品種累計跑贏行業3.5億元。
在招標直採方面,馬鋼堅決落實“能招盡招”,1至5月招標比例達到92.9%,累計節約採購資金超6億元。創新採用“時間、業務、地域”三聚量模式,通過開展“聚量招標”“聯合招標”,實現價格下浮與質量提升並行。
此外,馬鋼加快引入AI輔助採購工具,拓展供應鏈維度,努力提高零散業務的制造廠家參與度,增強議價能力,為降本增效創造有利條件。
從“買得便宜”到“買得科學”,採購環節正成為馬鋼降本增效的堅實支點。從原燃料市場分析研判,採購端的每一次信息傳遞,都為公司用料結構調整優化提供了支撐,最終都會反哺到制造現場,也為技術端新產品落地提供更多可能。資源結構的重塑,正成為馬鋼全局成本治理的重要支點。
以技術為引擎:從創新驅動“增效動能”
推動研發人員精打細算,讓創新不止於技術突破,更成為降本增效的前沿陣地,把“研發優勢”轉化為“效益增量”,是馬鋼技術團隊持續攻關的方向。
“研發人員要將算賬思維貫穿產品開發全周期,實現從追求功能實現到兼顧成本效益的思維升級。”馬鋼有限技術中心科研管理室主任計遙遙表示。
通過挂牌督辦14項現場重難點問題,如板帶邊裂等,協同支撐產線提效降本﹔推進“百日行動”31項任務,聚焦合金降本與工藝優化,加快“快贏項目”落地,力爭年度創效1.6億元﹔策劃14項降本項目,如鐵前、鋼區優化等,通過配煤配礦調整、合金輔料替代等措施,力爭年度降本超1.2億元……今年以來,技術中心在“現場攻堅”上精准發力、深化協同,將算賬經營理念全面融入研發全流程。
作為技術降本的核心實踐,合金降本專項上半年成效顯著。技術中心聯合制造管理部、採購中心、鋼軋廠、特鋼公司、長材事業部等單位,迅速組建合金降本專項攻關團隊,系統謀劃、協同發力。3至6月累計降本金額突破4000萬元。在材料替代上,技術中心積極引入硅鈣系脫氧劑、低碳錳硅合金等經濟原料,拓展國產化替代渠道保障供應韌性,緊盯客戶需求,推動成分“經濟配比、精准控制、動態調整”常態化,實現性能匹配與成本壓降同步突破。
“成本控制不只是做減法,更需要創新方法。”計遙遙表示,未來技術中心將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精細管理為抓手,推動技術降本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維度突破,確保每一項舉措落地有聲、見效有果,為達成年度經營目標提供更強勁的技術支撐。
挂牌督辦的14項重難點問題中,3項已解決達標,“百日行動”在煉鋼、煉鐵等十大領域快速推進33個項目,截至5月底已完成創效超5600萬元,達成年度快贏目標的114%。
技術的突破,為制造端創造更多組產可能,也為採購端創造更多替代路徑。降本增效,正在技術驅動下,從源頭“算”起。
以制造為基石:從流程降低“潛在成本”
競爭在市場,競爭力在現場。現場,是成本轉化的主戰場。如何用最經濟的方式產出最優質的產品,是馬鋼制造系統不斷追求的答案。
“生產制造就像廚師做菜,怎麼‘添油加醋’都有講究。”馬鋼有限制造管理部副部長成印明形象地解釋了制造端降本。
秉承“全要素降本、全流程提質”方針,圍繞“提質、穩產、降耗”三大目標,馬鋼持續在各工序開展對標改進,強化“清單化管理、指標化考核、模塊化推進”,將“精細賬”做實做細。依托“全工序、全作業區、全要素”的精細梳理,馬鋼梳理308個作業區,成本和質量要素1037項,打造“責任明確、閉環管理”的成本與質量管控體系。
廢鋼方面,馬鋼以PDCA循環為抓手,建立價格預測、結構設計、計劃兌現、結果評價等管理閉環。通過提高經濟廢鋼使用比例、加強廢鋼質檢和計量管理﹔合金方面,通過鋼種成分設計優化、合金替代、高合金廢舊資源回收等措施,上半年累計降本1.49億元﹔資材備件方面,實施《2025年資材備件降本推進方案》,推進專業管理、分類管控等方面專項降本,上半年噸鋼成本較去年下降12.7元,節約資金超1億元。
與此同時,圍繞“零缺陷”生產目標,各單位持續推動質量問題整改“天天讀”。鋼軋廠優化LF及雙聯鋼種判鋼規則,夾渣現貨率下降約50%﹔冷軋廠2130連退通過切邊工藝改進,未切邊返修下降50%﹔特鋼公司通過控制結晶器液位波動和優化加渣操作方式,實現單項降本65萬元﹔長材事業部減少軋鋼輥道空轉時間,降低電耗、節約成本。
制造端的每一項調整、每一個優化,既是成本結構的“重塑”,也是制造能力的提升。伴隨著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全要素降本、全流程提質”的成效正逐步顯現——馬鋼有限上半年10條產線20次刷新月產紀錄,19條產線43次刷新日產紀錄﹔廢次降率、現貨發生率等鋼后質量指標穩步提升。
從採購市場研判,到產品技術牽引,再到生產制造落地,馬鋼正在構建一套系統完備、運行有序、閉環高效的成本管理體系。未來,馬鋼將繼續深耕“算賬經營”,推動成本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史芳俊 程可馨 高躍飛 駱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