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安徽省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保持全國領先

“上半年,全省進出口規模突破4500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合肥海關副關長姜開源表示,今年以來,外貿頂住壓力、保持動力、展現活力。
上半年,外貿歷經風高浪急的沖擊,仍然創下新高,正體現了外貿行業的成長與躍遷。外貿的增長,根本源於產品競爭力。而產品競爭力的最高階表現就是品牌競爭力。數據顯示,上半年我省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比重一舉過半,達50.3%。“這一比重在全國各省市中保持領先。”姜開源說。
眼下,“中國制造”越來越開始靠技術實力、產業鏈全球布局、品牌力提升等贏得全球市場。作為新興的工業大省,我省外貿連創新高,特別是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保持全國領先,正是對這一大趨勢的體現和驗証。
“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今年以來,外貿規模快速增長。”姜開源介紹,上半年,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585.4億元,同比增長15.2%﹔總值保持全國第9位、中部第1位,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別高出全國12.3個、8.2個、17.4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速位居全國第6位、長三角第1位。
外部壓力和挑戰持續增加,但出口仍然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安徽出口3098.5億元,增長15.4%。其中,出口機電產品2229.1億元,增長18.5%,佔全省出口總值的71.9%。
出口動能持續增強,底氣是完備的產業體系,動力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今年,公司訂單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近日,在安徽昊方機電公司的汽車零部件制造生產車間內,一批電磁離合器正在包裝,即將發往海外,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對全球汽車產業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技術迭代浪潮,我們始終深耕汽車空調離合器和精密零部件的技術研發與智能制造,擁有200余項專利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據悉,目前,安徽省已集聚奇瑞集團、蔚來汽車、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汽集團、合肥長安、漢馬科技等7家整車企業,引育規上限上零部件企業3000余家、后市場企業1700余家,形成覆蓋整車制造、“三電”“三智”、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關鍵環節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條。
完備的產業鏈成為出海抗風浪的“壓艙石”。今年上半年,安徽出口汽車(含底盤)46.1萬輛,出口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增加29.9%﹔出口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產品371.3億元,增長67.8%。
“‘品牌出海’也正在加速推進。”姜開源說,上半年,安徽出口自主品牌產品1559.8億元,增長9.1%,佔全省出口總值的50.3%,比重在全國省市中保持領先。
“進口供應鏈高效參與”
面對國際市場變化,我省不斷擴大“朋友圈”,與全球161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實現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對歐盟、日本分別進出口613.2億元、241.7億元,各增長20%、28.1%。
在對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我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484.9億元,增長14.9%,佔進出口總值的54.2%,較去年同期提升3.8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617.1億元,增長34.5%。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182.5億元,增長23%。
“外貿企業主動作為,向‘新’而行,新興市場正逐漸成為新的增長極。”姜開源介紹,今年以來,我省在中亞地區、RCEP成員國、海合會國家和非洲市場表現亮眼。上半年,我省分別對其進出口46.4億元、1182.5億元、202億元、23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8%、23%、57.9%、28.8%。
新興市場的自然資源、勞動力優勢與安徽資本、技術優勢形成互補,在制造業分工等領域高度協同。上半年,我省自RCEP其他成員國進口電子元件69.9億元,增長65.6%,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趨勢明顯。
“在進口供應鏈的高效參與下,我省出口高新技術產品708.8億元,增長11.7%。”姜開源介紹,全省近三成的汽車零配件進口自東盟地區,持續助力汽車產業升級。
重點市場增速突出、經貿合作優勢互補,特色產品帶動效應也很明顯。“我省‘新三樣’產品出口至其他金磚國家成員國116.2億元、增長138.4%﹔出口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165.5億元、增長98.7%,分別佔同期該類產品出口總值的31.3%、44.6%。”姜開源表示,合肥海關將繼續支持安徽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深入企業送政策、聽意見、解難題,不斷推出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持續提高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助力企業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舞台。
“持續不斷的創新投入”
在黃山力神日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朱登雲看來,“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核心在於持續不斷的創新投入和技術積累”。
“近年來,我們斥資超2000萬元進行智能化車間改造,投入超1億元啟動生物防治用品生產項目,進一步提高產能和產品競爭力。公司核心專利產品‘自啟動型電熱蚊香’成功融合高效驅蚊與環保特性,深受海外市場青睞。”朱登雲說,去年,公司出口金額超5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金額已達3000萬元。
面對風浪不小的外貿市場,外貿企業並非束手無策,而是積極調整策略,加速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創新能力。
“今年以來,我省外貿經營主體活力充足。”姜開源介紹,民營企業是外貿主力軍。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2377.5億元,增長17.9%,佔全省外貿總值的51.9%。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149.2億元,增長20.9%,佔25.1%。國有企業進出口1058.2億元,增長4.4%,佔23.1%。
越來越多的企業緊跟國際市場需求變化,“量體裁衣”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產品。
“我們研究各地地理環境、文化習俗、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等特征,挖掘不同市場的差異化、多樣化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產品創新。”安徽亮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華舉例說,公司面向非洲地區設計了很多太陽能產品、應急照明產品﹔針對歐洲客戶,則推出了極簡設計的產品,都大受歡迎。
外貿企業應變求新,正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國制造”的招牌擦得更亮。當前,外貿壓力仍不容忽視,外貿企業面臨的一些壓力和挑戰已經常態化。
姜開源表示,將持續深化智慧海關建設與合作,大力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以更優監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有力“托舉”外貿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進而持續助力外貿穩量提質。(何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