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連續高溫!趁“熱”收下這份健康指南

陶妍妍
2025年07月20日08:57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入夏以來,安徽多地熱成全國“榜一”。據悉,近期高溫天氣仍將持續,氣象專家提醒,要關注高溫天氣發展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持續高溫不僅會讓人體感不適,稍不留意,熱射病、空調病、皮膚病、心臟病等健康隱患都會找上門。如何在酷暑天氣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讓我們看看醫生給出的健康指南。

  科學預防“空調病”

  酷熱之下,網友戲稱“這條命是空調給的”!其實,很多病也是空調給的。

  “最近很多小朋友都有食欲不振或腹瀉的情況,來我們科就診的更多是鼻痒、干咳等呼吸道症狀,這些都是較典型的‘空調病’表現。”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童呼吸科主任醫師楊瑩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楊瑩瑩說,“空調病”並不是一個正規的醫療性名詞,日常語境下是指不當使用空調后產生的一系列頭痛、頭暈、乏力、口干、皮膚干燥、鼻塞、流鼻涕、發熱、咳嗽等症狀。多見於婦女、老人和兒童。特別是兒童,以鼻痒、鼻塞、流涕、打噴嚏及干咳等呼吸道症狀為主,部分患兒還可能伴隨腹痛、腹瀉等,甚至出現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行為異常,被誤認為孩子在“貪玩”或“偷懶”。

  如何科學預防空調病,楊瑩瑩給出三點建議。首先是控溫保濕,空調溫度設定26~28℃,睡眠時可再調高1~2℃,濕度保持在40%~50%,避免空調直吹﹔空調每使用2小時到3小時后,要開窗通風10分鐘,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給心血管更多保護

  高溫天氣下,很多老人都會覺得心臟不舒服,厭食懶言,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章燕解釋,因為心臟要為身體的散熱排汗提供更多動力,負擔會增加。

  當氣溫超過30℃,人體通過皮膚血管擴張散熱,會導致血液重新分配,心臟負擔加重﹔同時,出汗增多引發脫水,血液黏稠度會升高,血栓風險激增。有臨床數據顯示,每年6月至8月,心腦血管疾病急診量較冬季增加15%~20%。所以,炎炎夏日,更需保護好心血管。

  如何遠離“心”危機?章燕提醒,要定時定量喝水,心衰患者建議每日飲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易刺激心臟的飲品,避免飲用含糖、含酒精的飲品﹔飲食清淡,鹽分攝入過多會加重心臟負擔﹔建議在清晨或傍晚時段外出活動,堅持適度量力原則﹔監測身體信號,如果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心跳過快等不適症狀,可能為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早期信號,需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規范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

  為健康做好防晒

  記者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門診看到,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許多患者有皮膚紅腫、瘙痒、脫皮等症狀。“每年夏季都是皮膚科最忙的時候,尤其是今年高溫來得早,門診量明顯上升。”安醫大一附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劉盛秀表示。

  劉盛秀說,夏季皮膚病主要分兩大類:物理性和感染性。物理性皮膚病與炎熱的環境有關,最常見的有痱子、夏季皮炎和日光性皮炎。“痱子不僅小孩會得,老年人、孕婦、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群都易中招。夏季皮炎則是一種季節性、炎症性皮膚病,嚴重時甚至被誤認為是濕疹。”劉主任提醒,戶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農民等,由於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極易出現全身性皮膚炎症,需及時就醫。

  “每年暑假,日光性皮炎患者也特別多。”劉盛秀指出,很多家長會利用假期帶孩子出門游玩,忽視防晒措施,導致被晒傷,出現紅腫、脫皮,甚至類似濕疹的症狀。她強調,防晒不僅是為了美,更為健康。“紫外線中的中波和長波對皮膚傷害極大,前者會引起急性晒傷,后者則會增加皮膚癌的患病風險。”

  她還給出一些應急小妙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紗布浸濕冷水或冰牛奶濕敷,每次15分鐘到20分鐘,一天3次到5次。”她強調,急性期皮膚紅腫、滲出時,應避免使用油性藥膏,而應選擇水劑或濕敷處理。“皮膚科有句話叫‘干的干,濕的濕’,意思是滲出期用水劑,干燥期才用膏劑。”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她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過敏藥物或弱效激素類藥膏,必要時口服糖皮質激素緩解症狀。

(責編:金蕾欣、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