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區:校地聯動賦能基層調解

7月1日,淮北市相山區“雷雲說事拉理室”裡暖意融融,一場別開生面的實踐交流活動在此展開。淮北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系學生借著暑期實踐的契機,深入基層調解工作一線,資深調解員與學生們面對面交流,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為基層人民調解事業注入青春活力。
交流互動。張潔 供圖
相山區司法局相南司法所所長高玉明,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雷雲說事拉理室”主任雷雲與師生們展開深度交流互動。座談中,高玉明向同學們系統介紹了相山區人民調解工作的整體推進情況以及“雷雲說事拉理室”這一區域調解“金字招牌”的成立背景、組織架構、工作機制及歷年取得的榮譽成效,讓學生們對相山區基層調解工作有了初步的認知。擁有多年調解經驗的雷雲,則跟學生們分享了其獨創的“聽、查、理、法、訪”五字工作法,並結合婚姻家庭糾紛、鄰裡矛盾等身邊案例,生動展現了人民調解的智慧與溫度。一個個矛盾化解的細節,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細微處見擔當”的基層調解魅力。
互動環節氣氛熱烈,學生們圍繞調解工作的難點與堅守展開提問。“數十年扎根調解一線,動力從何而來?”面對這一問題,雷雲擲地有聲:“‘寧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黨員就得有黨員的樣子。沖鋒在前、擔當在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就是我的初心。”針對“基層如何高效化解復雜矛盾”的疑問,高玉明詳細解讀了相山區構建的“區人民調解中心—鎮(街道)調委會—社區調委會”三級調解網絡,以及專業調委會與個人調解室的協同機制。這套機制形成了“矛盾就近化解、隱患源頭清零”的基層治理閉環,讓學生們對基層矛盾化解的高效路徑有了直觀理解。
此次實踐交流,不僅讓法學學子在沉浸式體驗中實現了理論認知與實踐經驗的雙向提升,更成為基層實踐反哺法學教育、院校資源助力基層創新的生動嘗試。雙方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探索建立校地長效合作機制,在“雙向賦能”中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守正創新,為基層治理注入更多活力。(張潔 席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