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蚌山區:“三舉措”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動力

近年來,蚌埠市蚌山區燕山鄉堅持把人才作為鄉村發展的關鍵因素,創新探索“院地合作”人才共育模式,依托特色產業、高校院所,構建“產教融合、供需對接、人才反哺”的鄉村人才“引、育、留、用”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搭建實踐平台,激起人才活水。堅持以“融合育才”為先手,以“平台育才”為抓手,積極爭取各方資源,推進產教融合、院地合作,舉辦農民培訓班13場次,覆蓋全鄉3000余人次。立足資源稟賦,盤活閑置資源,依托定庵村原金鵬養殖園打造170畝耘耕生態農場,帶動農民就業30余人,與多所學校達成合作,建立研學實踐基地。耘耕生態農場聯合安徽科技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提供20畝田間實訓基地,邀請農業方面專家通過“田間問診”等方式攻克農業技術難題,推動薄稻米、玉米、蜜薯、黑花生等提質增產,開設沉浸式技術課程10余次,惠及農民和農業專業學生200人次,將先進技術推廣運用到實際生產中,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智力保障。
對接教育資源,發揮人才作用。燕山鄉堅持人才以用為本,充分發揮各類人才作用,實現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建立高效的教育資源對接機制,推動院校與鄉村的深度合作,為院校學生提供實訓平台和就業機會,使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中提升技能,為鄉村帶來先進技術、培育專業人才,精准匹配人才供給與鄉村振興需求。聯合安徽科技學院玉米科技創新團隊計劃依托耘耕生態農場田間實訓基地,研發培育15畝甜糯玉米、水果玉米品種,培育本土技術人才,為農民開辟新的增收渠道。成立專業運營團隊,吸納具備專業技能的外來人才,實現與教育資源的精准對接,讓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真正發揮作用。
激活發展動能,實現人才反哺。聚焦產業、政策,充分發揮本鄉特色優勢資源,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匯聚鄉村人才智慧,助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堅持“因地制宜、示范帶動、整體聯動”發展思路,打造“紅色+農業體驗”版圖,承接各類主題黨日和實踐研學活動120余次,吸引安徽科技學院組織專家、學生前來耘耕生態農場參觀、考察、研學3次后與農場開展產學研合作,目前計劃與安徽科技學院共同申報籌建安徽省甜糯玉米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為形成“培養—就業—反哺”的良性循環,立足特色產業需求,依托合作院校、田間實訓基地等平台,培育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政策引導、鄉情紐帶和創業扶持,招引致富能手、高校畢業生等群體返鄉創業,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徐冰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