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援疆教師袁福生:跨越山海 讓教育充滿愛

“與課堂上那些忽閃著求知欲望的明亮眼睛相比,承受的那點苦微不足道。”在皮山高中教書一學年,袁福生與孩子們和校園中的一草一木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暑假臨別之際,他飽含深情地說:“我喜歡這裡,喜歡這裡的學生。”
袁福生來自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一中,有著20多年的教齡,曾獲“六安市優秀班主任”殊榮。2024年9月,響應國家援疆政策號召,他毫不猶豫地背起行李跨越萬水千山,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皮山高中,以教育援疆者的真情和過硬的本領贏得了孩子們信賴和喜愛,書寫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皖疆同心”故事。
六安援疆教師袁福生和皮山高中的學生們一起合影。方齡皖供圖
“孩子們明亮的眼睛,是我前行的最大動力”
2024年9月,教育部第三批“組團式”援疆的通知一下來,袁福生便迫不及待地踏上教師生涯的全新旅程。舒城的梧桐樹還沒落葉,他已經站在了皮山高中的走廊裡。
班裡維吾爾族學生文化課底子薄,他就把安徽的教學法子一點點搬過來。皮山地區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底蘊,他在教學中深入挖掘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其融入思政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他的努力下,沉悶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求知的火花在每一雙眼睛裡跳躍。
“孩子們明亮的眼睛,是我前行的最大動力。”袁福生說。
“不能就這樣讓孩子被病魔打倒”
麻繩偏挑細處斷。命運的風暴無情地吹向了高二女生阿伊古麗(化名)。這個自幼父母離異、與奶奶相依為命的女孩,突然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奶奶攥著醫院下達的診斷書掉眼淚:“上哪兒湊幾十萬手術費啊?”
“不能就這樣讓孩子被病魔打倒!”袁福生連夜撥通了舒城一中的電話。在他的多方聯系呼吁下,“皖疆同心·生命護航”募捐活動迅速展開。舒城一中的師生們紛紛解囊。短短兩周,5萬元善款跨越5000公裡,化作生命的希望。
阿伊古麗在烏魯木齊化療期間,袁老師經常和她通過微信聊天,鼓勵她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早日返回校園。這份跨越山海的愛,不僅挽救了小姑娘的生命,更是把愛和民族團結的種子種在皖疆兩地師生心中。
“教學就像烹飪,要講究火候和調味”
“教學就像烹飪,要講究火候和調味。”這是袁福生和年輕教師交流時常說的一句話。他也毫無保留地把這種 “烹飪”技巧傳授給年輕老師。
皮山高中青年教師黃霞兵和馬得義說,袁老師經常手把手指導教學設計,逐字逐句修改教案,甚至親自示范課堂互動技巧。現在,黃霞兵和馬得義的課成了學生最愛聽的課之一。
“袁老師不僅教會我們教學方法,更教會我們教育的初心。”黃霞兵說,袁福生的教學方法正在皮山高中生根發芽,讓更多的優秀教育工作者脫穎而出。
在皮山高中的走廊裡,常能看見他跟學生打招呼,學生們總是笑著回他:“袁老師,您好!”這萬裡之間的師生情,就像戈壁灘上的胡楊,扎下根,就再也分不開了。(方齡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