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管善治·合肥在行動︱長豐(雙鳳)經開區:“暖心集市”,“趕”出幸福生活新天地

一大早,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雙鳳經濟開發區的“和鄰有約”便民服務集市上,磨刀師傅的砂輪旁火花點點,鈍了的菜刀重煥鋒利﹔中醫志願者的推拿手法,引來老人嘖嘖稱贊﹔“紅色點單台”前,居民正與小區黨支部書記討論著增設垃圾分類設施的點位……
這裡不是傳統的廟會,而是雙鳳經開區以“紅色公益集市”為支點,探索社區精治、共治、善治新路徑的生動實踐。居民們愛“趕”的這個新集,正悄然改變著社區的治理生態,讓服務更貼心,鄰裡更親近。
“趕集”趕出精准服務:需求在哪,服務就到哪
小小的集市攤位,承載著沉甸甸的民生關切。
在金蘭社區的“和鄰有約”集市,“紅色點單台”總是最熱鬧的區域之一。小區黨支部書記坐鎮台前,面對面傾聽居民心聲。垃圾分類不便、休憩設施欠缺……居民提出的7條具體建議被當場記錄。
“這不僅是個意見箱,更是我們了解民情的直通車。”社區干部坦言。這種“點單”服務模式並非孤例,已在多個社區推廣。
金蘭社區便民磨刀服務。人民網 呂歡歡攝
其中,鳳梅社區黨委通過“敲門行動”,精准梳理出長者醫療、孩童托管等“需求清單”50余條,並據此整合醫院、商戶等力量,形成30項“資源清單”,最終促成了28場精准對路的服務活動。
不僅如此,從“等訴求”到“找需求”,集市的服務供給也在不斷優化。
鳳巢社區“老王·市集”的積分兌換攤位前排起長隊,“志願服務攢溫暖,積分兌換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萬裡社區“小萬”市集的反詐宣傳點前,居民們紛紛拍照記錄防騙要點。
“磨刀的、看牙的、問政策的,還有教我們防詐騙的,家門口轉一圈,心頭事都解決了!”剛量完血壓的張阿姨笑著說,集市正成為社區服務的有效延伸,努力實現從“我想給”到“你所需”的轉變。
“趕集”趕出睦鄰新風:鄰裡互動,溫情流淌
集市不僅是提供服務的平台,更是鄰裡情感交融的紐帶。
在鳳巢社區“老王·市集”的跳蚤市場,孩子們興奮地交換著玩具,拼圖換書本,小汽車換積木,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寶媽們則互換著孩子的衣物和生活用品,閑談間傳遞著節儉與互助的溫情。
人民網安徽頻道注意到,一場活動下來,30多件閑置物品找到了新主人。“孩子衣服換得又快又實用,還認識了好鄰居!”李女士一邊整理攤位一邊笑著說。
不遠處,萬裡社區“小萬”市集的文化活動區,則成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小天地。風箏DIY與民族徽章制作吸引各族居民並肩創作,傳統投壺游戲引發陣陣歡笑。這些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讓原本陌生的鄰居熟絡起來。
萬裡社區“小萬”市集。雙鳳經開區供圖
而在金寧社區“寧家”市集上,居民們圍坐一起包粽子、編彩繩的溫馨場景,生動詮釋著“遠親不如近鄰”的現代鄰裡情。
鳳梅社區黨委書記感慨道:“讓居民走出家門,在互動中互幫互助,增進感情,這正是我們辦集市的初衷。”這方小小的集市天地,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編織著社區和諧的密網。
“趕集”趕出治理活力:機制創新,資源匯聚
事實上,集市成功運轉的背后,是基層治理理念的更新和協同機制的創新。
其中,金蘭社區將“和鄰有約”固化為每月一次的常態化服務,通過干部下沉、資源對接,努力把“需求清單”精准轉化為“履職清單”。
鳳梅社區則踐行“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理念,打造“隔壁鄰牆”等特色黨群服務站,不僅成為50余場志願活動的溫暖據點,還吸引了周邊商戶加入,為老人提供義剪、縫補等“嵌入式”服務,惠及上千居民。
同時,雙鳳經濟開發區還發揮資源整合的核心引擎力量。比如峰寧社區“微享鄰裡”集市與安徽工商職業學院的深度攜手,大學生志願者為老人上門整理家務、為小區窨井蓋描繪絢爛“風景線”、提供電腦義診與技能培訓,使集市成為凝聚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強磁場。
寧家鋪子“8元理發”服務。雙鳳經開區供圖
一來二去,從金蘭社區的“和鄰有約”到鳳巢社區的“老王·市集”,從萬裡社區的“小萬”市集到峰寧社區的“微享鄰裡”,雙鳳經開區的“紅色公益集市”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服務場所,紛紛成為撬動多元力量參與、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支點。
“我們堅持以公益市集為‘小切口’,精准聚焦並解決民生‘大問題’,探索基層治理精細化之路。”雙鳳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各社區將持續強化黨建引領,進一步推動資源下沉、服務提效、鄰裡和諧,讓治理創新的成果在社區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呂歡歡、朱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