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大觀區:工業老廠房“蝶變”文化新地標

工業遺存是工業文明的歷史見証,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和工業文化積澱。
安慶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有著深厚的工業基因。安慶市大觀區作為安慶的老城區,留下了許多承載工業歷史文化的工業遺存。
工業遺存如何煥發新的光彩?近年來,安慶市大觀區積極推進工業遺存的保護和利用,充分發揮工業遺存的歷史文化傳承價值。不少工業遺存變身城市新地標,成為展示城市工業文化的重要窗口。
大觀區集賢時空文創園一隅。人民網記者 高飛躍攝
巨型水泥罐化身沉浸式藝術展廳,預熱器塔架變身觀景燈塔,庫房成為了書屋……走進安慶市大觀區集賢時空文創園,隨處流淌的藝術氣息讓人印象深刻。
對不少安慶本地人而言,集賢時空文創園有一個他們更為熟悉的名字——白鰭豚水泥廠。
白鰭豚水泥廠於1972年建廠,2003年進行了改制。因城市發展需要,原白鰭豚水泥廠被納入安徽省老工業企業搬遷重點工程,於2017年開始整體搬遷。
為了活化利用這一工業遺存,讓破敗的廠房煥發新活力,2023年6月,當地政府部門與安慶集賢時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投資近3億元,分三期對原白鰭豚水泥廠工業遺存進行更新,打造特色文創園區。
“工業遺存不是包袱,而是寶貴遺產。堅持修舊如舊,保留歲月痕跡,是我們改造時遵循的思路。”安慶集賢時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林壽介紹,公司設計團隊花了3個多月時間進行設計,力求將工業記憶與現代創意完美融合。
2024年5月1日,集賢時空文創園一期正式對外開園,吸引眾多游客“打卡”,截至當年底,累計接待游客約73萬人次。
夕陽西下,文創園內的霓虹次第亮起。水泥廠老工人們駐足在復原的調度室前追憶往昔,年輕人則在改造后的書屋內閱讀。這些承載著城市DNA的工業地標,正在時空對話中煥發新的生機,為工業遺存的活化利用寫下生動注腳。
“今年將保障大觀亭歷史文化街區修復開放、集賢時空文創園二期開園。”大觀區委書記潘功發說,在未來的發展中,大觀區將更加注重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通過創意設計和品牌塑造等方式,將城市的文化元素轉化為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為城市IP的打造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