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貴池:多環節托管,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2025年04月27日14:43 | 來源:寶地貴池
小字號

  春耕時節的貴池鄉村,田間地頭的繁忙景象悄然生變:不再是農戶彎腰插秧的剪影,而是流轉土地的連片整治、托管團隊的協同作業。面對“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時代之問,貴池區通過創新農業多環節托管模式,將分散耕地納入集約化生產鏈條,有效整合了服務需求與資源,把一家一戶小生產融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之中,助推貴池農業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據統計,2024年,全區糧油等主要農作物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18.6萬余畝,帶動農作物畝均增產65斤、畝均節本80元。

  農民轉身:從承包戶到“田管家”

  “我這把年紀不想再操心了,明年200畝地全托給村裡!”春耕前夕,馬衙街道馬衙村年過古稀的種植大戶朱邵春找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先賀。這位種了半輩子田的老把式,如今選擇將土地交給專業公司托管,自己則帶著農機加入“田管家”隊伍,每月穩拿3000元工資。

  馬衙村的探索是貴池破解耕地撂荒難題的縮影。過去,該村4238畝耕地曾因勞動力流失閑置近半,2024年,趙先賀等村干部創新工作方法,把部分農戶不願意耕種或無力耕種的田地從村民手上流轉到村集體,再以保底畝產550公斤的協議統一交給第三方農業托管公司進行全流程科學化、規模化種植,以提高糧食產量。首年試點的700畝托管田交出亮眼答卷——實現服務費收入50.76萬元,帶動75戶農戶人均增收超400元,4位經驗豐富的村民轉型為專職“田管家”。

  實實在在的效益打破觀望僵局,越來越多和朱邵春一樣的村民願意把田地交給村裡統一管理。今年春耕前,該村樂村組、新建組、共義組村民紛紛主動要求加入托管體系,推動全村托管面積擴至近2000畝,新增受益農戶400戶。

  農業多環節托管有效解決了土地撂荒、粗放經營等問題,讓年邁的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讓年輕的勞動力安心外出務工,據悉,截至2024年底,我區農業多環節托管已服務小農戶1.26萬戶﹔帶動農戶戶均增收約245元。

  模式創新:“三級聯動”重構生產關系

  與馬衙村達成合作的池州市綠久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貴池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先行者。這家老牌農業企業提供的托管服務不僅將年紀漸長、精力有限的農村勞動力從土地解放出來,其創新的“服務組織+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或生產負責人”三級聯動托管“聯合體”托管模式,也為正值壯年、計劃在糧食種植領域大展拳腳的大戶們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老吳,這兩天小麥要揚穗了,記得及時打藥。過兩天帶你去墩上那邊的育秧大棚看看新品種!”近日,唐田鎮鳳凰村的“合伙人”吳年生又接到了綠久豐田管家的電話,這樣的“叮囑”他幾乎每三天就會聽到一次。

  2023年,唐田鎮和池州市綠久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農業托管合同,在本鎮鳳凰村、吳田社區推行農業托管“聯合體”模式。在該模式下,村集體同樣首先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與托管公司合作,分別與村民、托管公司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和托管服務合同。不同的是,原先村中的土地流轉經營大戶成了企業和村集體的“合伙人”,簽訂生產合作合同。在生產過程中,該公司僅提供農業技術、農資供應、耕種防收及田間生產指導等服務,具體的生產安排、田間管理及用工則皆由“合伙人”成員負責。三份合同建立起“保底產量+保底投入”的利益機制,實現資源整合與風險共擔。

  而在當時,吳年生不敢輕易轉換身份,對村裡的“新動靜”持觀望態度。直到次年豐收季節,他驚訝地發現“合伙人”們的畝均產量要遠高於他的田地。抱著疑問,吳年生今年也加入了聯合體行列。簽約后,他不僅獲得全程農技指導,還能根據田管家提供的品種特性分析科學選種。“過去跟風種植畝產400公斤頂天,現在托管田穩定在550公斤以上。”吳年生手持田管家編制的投入產出表,各項成本、風險系數清晰羅列。

  這種工業化管理思維正在釋放效能:綠久豐通過集中採購農資、標准化作業,帶動托管土地成本下降20%。截至2024年底,全區推廣“聯合體”模式2萬余畝,農戶節本增效達30%。

  村集體進階:從耕種者到服務商

  同樣在農業多環節托管中實現多方共贏、風險共擔的還有馬衙街道金山村。這個自2022年便在全區率先開展村級統籌農業全流程托管的村庄,又以新的實踐為村集體轉型提供新范式。

  “托管面積越來越多,我們意識到應當適當放手,騰出更多精力處理村中其他事務。”金山村駐村第一書記章煒介紹。今年,該村對流轉土地開展分層托管:前端與墩上育秧大戶共建基地,中端委托專業團隊托管種植、與科研機構攻關再生稻單產提升,后端建設烘干中心延伸產業鏈。

  一改過去的全流程“操心”,今年金山村村集體聚焦產業鏈兩端發力:投資氣吸式育秧設備進行集約化育秧,聯合安徽至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烘干中心破解存儲難題。“我們正從生產者轉向服務者。”章煒預計,今年該村村集體收入僅農業板塊增收超50萬元,村民地租、務工收入也將進一步提升。

  青春賦能:“新農人”解鎖“新農經”

  與金山村在糧食烘干領域深度合作的安徽至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是近年來深耕農業領域的貴池新起之秀。該企業自2022年在烏沙鎮成立以來,與烏沙鎮多村合作,整合近萬畝農田資源,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種植,發展水稻、大豆、油菜等主導產業,通過科學管理、良種推廣和機械化作業,該鎮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顯著提升。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該企業的創始人——“90后”新農人林曉軍過去是從事金融業的農業“門外漢”。在機緣巧合下,林曉軍發現烏沙鎮有大片良田撂荒,這讓他意識到貴池農業領域必定大有可為,便果斷轉行成立農業公司,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手段鑽研農業知識。“學習東西還是年輕人快!小林總來了以后我見到了好多沒見過的新機械、新方法!”烏沙鎮的資深“老農人”朱新啟感慨地告訴記者,自己在烏沙種了十幾年小麥,每年畝產穩定在400斤上下,而林曉軍種小麥的第一年,便通過科學精細化種植方式獲得了畝均產量700斤的“好成績”,這令他不得不嘆服。如今,朱新啟已成為至簡農業的一名全職田管家,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林曉軍還善用跨界思維改寫農業邏輯,他巧妙地將金融風控理念引入種植管理,投資建設烘干倉儲設施,通過“規模經營+錯峰銷售”模式,延長糧食銷售周期,2024年,該企業的糧食銷售均價每斤高於普通散戶0.03元,同時發展西瓜、桃樹等經濟作物,形成“糧食保底、多元增收”的產業格局,帶動80余名村民就業。去年,該企業年產值已突破2500萬元,年收益約200萬元。

  如今,越來越多新鮮血液為我區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市場注入活力,服務領域日益廣泛,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截至2024年底,全區實施農業生產托管的服務主體共有238個。其中,2024年新增服務組織30個,新增年服務收入474萬元。

  近年來,貴池積極整合農業服務資源,通過政策引導、服務組織牽頭、財政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持續擴容,土地托管從單一環節向育秧、植保、烘干等全鏈條延伸,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多環節的托管服務體系,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清晨的田野上,連片秧苗在專業團隊管護下舒展新綠——這場由多環節托管引發的農業變革,正在鋪就貴池農業現代化的嶄新路徑。(紅艷)

(責編:歐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