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宣紙工匠與數字工匠:當手藝遇上科技,非遺迎來新生

2025年04月27日10:2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涇縣的宣紙老廠,老師傅們正在熟練地撈紙、晾晒,幾十年動作一絲不差﹔而在幾百公裡外的高校實驗室,年輕的設計師們在運用三維建模和數字技術,將宣紙的紋理和古法工藝轉化為新的創意產品。他們或許從未謀面,卻都在為一種古老的技藝書寫新時代的注腳。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宣紙工匠堅守著古老的手工技藝,數百年來以匠心沉澱“紙中之王”的美譽。隨著信息化浪潮的推進,數字工匠們借助現代科技,正在為傳統宣紙技藝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一個是手藝與歷史的守望者,一個是科技與創意的踐行者,二者的融合正在成為安徽省傳統文化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

安徽省的涇縣是宣紙的故鄉,至今仍有138家宣紙企業。然而,90%的企業仍停留在原材料供應階段,高端書畫紙市場卻長期被日本的“和紙”佔據60%以上的份額。這種“量大效弱”的困境暴露出傳統產業在技術更新、市場拓展上的瓶頸。在全球化競爭中,宣紙產業亟須找到新的發展路徑,推動從傳統手工向數字化技術的轉型。

與此同時,傳統工匠隊伍的老齡化也成為宣紙產業轉型的挑戰。涇縣的宣紙工坊,許多資深工匠的平均年齡已超過60歲。盡管他們擁有深厚的技藝傳承,但隨著年事漸高,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與現代技術接軌,如何將傳統技藝的價值轉化為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數字鴻溝的存在,使得傳統工藝難以實現可視化、標准化,宣紙的文化價值無法完全轉化為產業價值。

在這種背景下,數字工匠的崛起為宣紙產業提供了解決方案。數字工匠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如三維建模、虛擬現實和智能生產等技術,將傳統宣紙的制作工藝與創意設計結合,實現了文化與科技的完美融合。這不僅使宣紙從傳統的“工藝品”轉變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創產品”,還賦予宣紙新的生命力。

為了推動宣紙工匠向數字工匠的轉型,安徽省亟須打破傳統工藝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之間的結構性障礙。針對不同代際工匠實施分層培訓,對老一代工匠提供直播、短視頻等輕量化技能培訓,幫助其融入現代傳播渠道﹔對中青年工匠強化三維建模與智能設計培訓,提升產品開發能力。

其次,加強產教融合是推動宣紙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舉措。可以通過與高校合作,共建數字工藝實訓基地,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與宣紙工坊的生產實踐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具體的生產技術。這樣的合作能夠實現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無縫對接,為宣紙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此外,建立完善的“數字工匠認証體系”也是推動宣紙產業轉型的關鍵。通過設立數字化技能認証標准,明確數字工藝的能力要求,可以為工匠的職業發展提供清晰的路徑。

安徽的宣紙產業未來,應該是一幅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畫卷。讓宣紙工藝煥發新生的,不僅是手工技藝的堅守,更是數字技術的賦能。通過數字化的轉型,宣紙產業不僅能夠提升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更能為文化強省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隻有在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中,宣紙產業才能實現突破,推動安徽從文化資源大省邁向文化強省。(楊夢雅 方芳)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