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忙時節!看“機器人”在工地忙“打工”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智能機器人” 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對機器人產業研發與應用的重視可見一斑。智能機器人飛速發展,在建筑行業更是掀起變革浪潮。建筑行業勞動密集,對員工素質依賴度高,研發使用各類建筑機器人,成為實現智能建造、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安全員配合Ai智能安全巡查機器人 工作。鄭彬攝
春忙時節,在中鐵四局承建的各地重點工程項目中,機器人紛紛上崗 “打工”。在西南地區的成渝中線鐵路雲霧山隧道,這裡地質復雜,穿越褶皺帶、斷層區、採空區,突水、突泥風險高,安全管控難度大。以往需多名安全員輪崗巡檢,如今一個黃色的 AI 智能安全巡查機器人成了 “新成員”。它身高不到60厘米,模樣像《機器人總動員》裡的 “瓦力”,融入 AI 智能分析功能,能實現隧道安全應急系統的快速預警、智能監測和集成管控,極大提升了隧道施工管理水平。
寶慧制梁場鋼筋智能彎勾機。郎成濤攝
在亞洲最大的高鐵制梁場 —— 中鐵四局滬渝蓉高鐵寶慧制梁場,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亮黃色的智能鑿毛切割一體機宛如巨型機械甲虫,在箱梁錨穴區作業。它有著 “三頭六臂”,操作人員遠程操控,其左側鑿毛頭按預設深度沖擊混凝土,遇鋼筋自動避讓﹔中部切割臂精准切割預應力管道,斷口平滑﹔右側噴涂單元同步進行防腐噴涂。同時,內置裝置還能回收碎屑、淨化廢氣。一體機上崗后,鑿毛切割工序作業時間從2小時縮至0.5小時,人員從4人減為1人。此外,智能外模打磨噴涂一體機也在此 “大顯神通”,它能高效打磨箱梁外模,避免粉塵污染,還能讓模板打磨作業時間減半,人員從6人減為1人。
智能制造基地採用的數控火焰切割機。劉玉才攝
不僅在鐵路工程,民生工程中機器人同樣表現出色。中鐵四局九公司智能制造基地內,工人在電腦輸入參數,機械手臂就在智能焊接流水線上忙碌作業,生產高效又規范。阜陽市第四水廠項目防水噴涂施工工程量大、工期緊,項目採用智能噴涂機器人,承擔混凝土打磨、多種涂料噴涂等工作,減少施工步驟、避免材料浪費,還能控制揚塵,噴涂后的牆面平整如鏡。
寶慧制梁場鑿毛切割機器人。郎成濤攝
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機器人在智能建造領域的應用將更加深入,科幻電影裡機器人施工的場景正逐步成為現實。更多機器人 “同事” 上崗,既滿足建筑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也是廣大建設者共同的期待。(文良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