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合肥分行:寫實“養老”大文章 托起幸福“夕陽紅”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銀發經濟,強調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為踐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進一步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農行合肥分行把擦亮“農銀養老”品牌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制定《合肥分行2025—2027年養老金融發展規劃》,完善適老設施、優化業務流程、傾斜信貸資源,提升服務體驗,著力探索“養老金融”發展新模式。
提升“銀齡客群”服務質效
今年77歲的何炳南老先生是合肥廬江人,退休后一直長居北京。由於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何老一直未換發第三代社保卡。3月初,何老的兒子何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農行合肥廬江縣支行營業室的咨詢電話。
在了解何老的實際情況后,內勤行長劉苗耐心細致地告知何先生業務辦理流程和細節,同時聯系客戶居住地附近的農行北京朝陽新城支行工作人員代為上門核實,最后再由兒子何先生來到廬江代辦業務。就這樣,一個跨越千裡的業務屏障在兩地農行人的暖心接力中融化。
“你們農行系統高質量、高效能服務,真正實現了讓客戶少跑腿,讓服務多跑路!”何先生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合肥分行秉承“金融為民”的服務理念,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打造“農情暖域”服務品牌,努力提供有溫度、有情懷、有擔當的便捷服務。該行建成全省農行首家24小時工會驛站,深入推進支付便利化,大力開展“送金融服務下鄉”等各類活動。同時,還與合肥市及各區縣人社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轄內78個網點“社銀就近辦”。
助力“老有所養”產業體系
巢湖之濱,青陽山腳下,一座總投資8.58億元,佔地102畝的宋氏美學康養中心拔地而起,這就是濱湖雅園項目。該項目圍繞“住、養、醫”三位一體的功能定位,規劃建設康養公寓、文體中心、醫院、老年大學等設施,構建綜合完備的養老服務體系。
隨著國內老齡化加速,2022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產業集團瞄准養老服務這一藍海市場,籌資建設濱湖雅園項目。農行合肥新站高新區支行在了解到這一信息后,成立專業團隊進行服務對接,迅速開啟貸前調查,做好項目評估,提起審批流程,牽頭投放銀團貸款1.6億元。
“當時大家對於‘養老金融’還沒有太多概念,這個項目合肥分行確實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給了我們很多支持。”濱湖雅園項目財務負責人戴世中介紹。
濱湖雅園項目是合肥分行支持全產業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該行綜合運用信貸、年金等金融產品,積極探索養老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養老基礎配套等方面金融支持。成功中標合肥交投企業年金受托合作資格,發起審批合肥幸福庄園、嘉興中康康養中心等一批知名養老品牌項目。截至2月末,合肥分行養老行業賬戶達65戶,養老產業貸款余額4.29億元,當年增量2.37億元。
構建“樂活老年”廳堂生態
年過八旬的李奶奶是農行合肥貴陽路支行的“鐵杆粉絲”,每個月她都會來這裡把養老金存成定期,順便約上老姊妹聊聊天,把原本枯燥的等候過程變成快樂的社交時光。
“我們是一家‘養老’主題的銀行網點,不僅在配齊配全各種適老物件,還設置了專門的老年活動室,配置桌椅、電視、飲水機等設備,將廳堂精心打造成為老年人的小天地。”網點負責人薛玉梅說。
目前,銀發客群已成為廳堂到訪的主力人群,合肥分行把適老化升級作為網點改造的重點,從網點的前期規劃到后期軟裝配置上,全面滿足老年客群需求。在新裝網點設置無障礙坡道,升級帶有安全扶手的軟包愛心座椅,配備老花鏡、便民藥箱、拐杖輪椅等助老設施。同時,普遍設立敬老窗口,推廣老年人專屬“Z”號,大力推廣大字版超櫃、掌銀,著力減少老年人業務等候時間。截至目前,合肥分行已有8家網點被人民銀行授予“長春花”適老化支付品牌網點。(顧佳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