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2個月,安徽省農產品出口21億元,同比增長13.3%——
更多特色農產品走上“世界貨架”

初春時節,安徽華園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工人們忙著分揀和包裝冷凍毛豆仁。其中,一批重24噸的冷凍毛豆仁經合肥海關所屬六安海關檢驗檢疫合格后,即將開啟海外之旅,端上異國他鄉的餐桌。
“採摘好的毛豆莢經過去殼、清洗、漂燙、冷卻、速凍等多道工序后,才可封裝。其品相及營養價值與新鮮毛豆差不多,深受海外客商青睞。”安徽華園食品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張新介紹,2024年,公司出口冷凍蔬菜達1600噸,貨值近1640萬元﹔眼下,隨著訂單量的增加,公司的冷庫倉儲量已擴容到1萬噸。
今年以來,安徽省各地特色農產品出口迎來“開門紅”,從田間、地頭,從果園、基地,越洋“飛”向世界。數據顯示,前2個月,安徽省農產品出口21億元,同比增長13.3%。
近日,走進位於六安市裕安區的安徽亞美羽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隻見工人忙得熱火朝天,兩批次重約4.9噸、貨值超155.3萬元的羽絨,經六安海關檢驗檢疫后,即將出口至東南亞國家。“皖西白鵝的羽絨潔白似雪、朵大絨長,深受海外市場青睞。”該公司副總經理寧海燕介紹,去年,在海關指導下,公司順利辦理了出境資質注冊和對歐盟、英國、越南的推薦,這對拓展海外市場起到積極作用,2024年公司出口額達5600萬元。
皖西白鵝是六安地區特有鵝種,現有鵝飼養量1884.3萬隻,綜合產值約170億元。為賦能鵝產業加速“出海”,六安海關對重點企業開展“一對一”幫扶、提供“點餐式”服務,建立企業享惠台賬,靶向推介RCEP、減免稅等政策,確保惠企政策應享盡享。2024年,六安市新增9家羽毛羽絨相關企業辦理出境非食用動物產品注冊登記。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特色農產品保鮮期短、品質要求高、不耐儲運,對時效性有著較高要求。海關設立進出口農產品查檢“綠色通道”,實行“7×24”全天候預約查檢,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
“上午申報,下午通關,出口效率越來越高!”前不久,安徽龍溪外貿麻油制造有限公司外貿經理饒倩手持一摞剛剛簽發的出口檢疫証書笑著說,在池州海關幫扶下,通過“提前申報”“預約查驗”等便利化措施,出口通關時間壓縮至0.5天,倉儲、物流成本顯著降低。
從本土市場邁向國際舞台的過程中,安徽省農產品出口企業不斷優化生產,全面對接海外市場標准。“我們採用‘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目前總種植面積4.4萬畝,合作的示范農戶超1.6萬戶。”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經理紀萬霞說,這幾年,企業產品出口量也逐年遞增。在海關指導下,從備案到出口通關都很順暢,同時進一步規范了生產、檢測流程,順利通過了GAP(良好農業規范)認証,提升了產品競爭力,這對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幫助很大。
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幫扶力度,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助力更多特色農產品走上“世界貨架”。(記者 何珂 實習生 陳華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