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織密“家門口”養老服務網

3月14日中午,在馬鞍山市花山區湖東路街道大北庄社區,當湖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助老員丁明芳把兩葷一素的午餐送到81歲的沈隴先老人家時,飯菜還冒著熱氣。
“服務中心離我們很近,不僅送餐,我們需要幫忙時,一通電話,助老員就能及時趕到。”沈隴先說。
湖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集居家照護、日間照料、機構養老等功能於一體,由原街道辦公樓改建而成。該中心如今住著57位老人,同時還為周邊社區的老人提供助餐、生活照護等服務。
觸手可及的養老服務,得益於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的建設運營。近年來,安徽省著力構建“家門口養老”服務體系,已建成150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計劃到2026年建成不少於400個,覆蓋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設街道的縣區。這些機構深入社區,既減輕家庭照護壓力,也讓老人不必離開熟悉的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馬鞍山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程雅琴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以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為抓手,推動居家、社區、機構三種養老服務模式更好協同貫通,把養老服務網織得更密更牢,讓老年人在家庭、社區、機構都能享受良好的服務。
打造幸福“養老圈”,必須積極回應特殊困難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期盼與關切。
去年底以來,合肥市在城區開展了一場為60歲以上重度失能、常年臥床居家老人上門助浴的公益行動,讓失能老年人重拾生活尊嚴。
“我們正積極爭取將失能老年人上門助浴納入2025年度市級為民辦實事項目,並推動此項工作持續開展。”合肥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把養老服務工作做實做細,大力發展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運營可持續的普惠養老服務,及時解決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的急難愁盼,更好守護“夕陽紅”。
今年1月,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沙墩村幸福院正式開業。幸福院內設圖書閱覽室、休息室、活動室、心理咨詢室、助浴間、共享廚房和餐廳、共享菜地等多種功能室,為沙墩村近500名老年人提供身體康復鍛煉、讀書交流討論、心理咨詢疏導等各類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為推動城鄉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按照“有固定場所、有服務設備、有服務內容、有服務隊伍、有管理制度、有資金保障”的標准,安徽省各地試點建設農村幸福院,計劃2024年至2025年試點建設1500個農村幸福院,目前已建成764個。
陶辛鎮黨委書記汪火樹表示,將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以農村幸福院建設為依托,推動建立政府扶持引導、村集體組織建設、老年人相互幫扶、社會廣泛支持的村級互助養老可持續發展模式,切實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記者 劉良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