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徐靖

學術眼

2025年03月15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15日 第 06 版)

我科學家實現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新紀錄

本報合肥電 (記者徐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與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成功構建了105比特(包含105個可讀取比特和182個耦合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實現了對“量子隨機線路採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與現有最優經典算法相比,“祖沖之三號”處理量子隨機線路採樣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5個數量級。這一成果是我國繼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后,再一次打破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紀錄。相關論文於近日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研究團隊在66比特“祖沖之二號”的基礎上,大幅提升了各項關鍵性能指標,實現了105個可讀取比特、182個耦合比特的“祖沖之三號”,量子比特相干時間達到72微秒,並行單比特門保真度達到99.90%,並行兩比特門保真度達到99.62%,並行讀取保真度達到99.13%,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祝融號”發現火星古海洋地下沉積層

本報北京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方廣有研究員領銜的月球與火星探測雷達研究團隊發現,位於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部“祝融號”著陸區的地下10至35米深處存在多層傾斜沉積結構。這些地質特征與地球海岸沉積物高度相似,為火星中低緯度地區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最直接的地下証據。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祝融號”雷達低頻通道實測數據,在火星車沿途地表以下10至35米深度范圍內識別出76個地下傾斜反射體。這些反射體空間分布廣泛且均勻,覆蓋范圍超過1.3公裡,所有反射體均呈現向北方低地方向傾斜的特征,傾角介於6度至20度之間,平均傾角為14.5度,且在相同位置的不同深度可觀測到多個平行分布的反射體。這些層理結構與地球沿海沉積物的雷達成像結果驚人地相似。

這些沉積物的大規模存在表明,風浪驅動的沿岸輸送為海岸線提供了穩定的泥沙淨流入,並形成了海岸線前積層,這種結構隻有在持久穩定的大型水體環境中才能形成,而非僅僅是局部和短暫的融水現象。

日本研究揭示癌症轉移的內在原因

據新華社電 (記者錢錚)癌症為什麼會轉移?日本京都大學和名古屋大學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癌症轉移源於癌細胞躲避對自己有害的活性氧。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助於研發抑制癌症轉移的新療法。

活性氧會給DNA、蛋白質等生物分子造成損傷,與肌體的衰老和疾病相關,這一點已獲得廣泛共識。但同時免疫細胞進攻病原體的時候會利用活性氧。活性氧並非單純地破壞細胞,而是作為調節細胞內多樣化功能的信號分子發揮作用。活性氧的這種兩面性使其參與疾病發病和發展的情況非常復雜。

研究人員認為,從機制上說,暴露於過氧化氫的癌細胞通過部分激活上皮間質轉化,從過氧化氫高濃度熱點區域逃離。這種逃逸機制在正常上皮細胞中不存在,但在大多數癌症中普遍存在。它揭示了癌細胞內在的應激防御程序。研究團隊認為,癌細胞為了躲避對自己有害的活性氧,邁出了轉移的第一步。研究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雜志上。

(責編:黃艷、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