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縣的定遠“三重奏”系列報道之三
安徽定遠:逐“綠”向“智” 唱出制造升級“詠嘆調”

曾經,提到定遠,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廣袤的田野,是“江淮糧倉”的豐饒與厚重。如今,這片孕育了千年農耕文明的土地,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從阡陌縱橫到塔吊林立、從鐮刀麥浪到智能機械臂、從“靠天吃飯”到“靠智造富”,定遠人將千年農耕文明沉澱的勤勉與韌性,轉化為“工業強縣”的戰略定力,奮力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一粒鹽,是怎樣通過“72變”,成為食品包裝袋、餐具餐盒?
來到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的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智控中心,站在由100多塊屏幕組成的巨型顯示屏前,答案就藏在眼前無數跳躍著的實時動態和數據中——生產指令從這裡精准下達,現場實況在這裡盡收眼底。
操作員隻需輕點鼠標,6000畝廣闊生產園區的實時畫面與生產參數便在同一屏幕上躍然顯現,每一位員工在園區內的精確位置和作業進程清晰可辨,這一系列變革讓化工制造在“數字洪流”中實現了質的飛躍。
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神經中樞”智控中心。受訪者供圖
如果將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比作正向“大而強”全力奔跑的“化工巨人”,智控中心就是控制工廠的“神經中樞”“最強大腦”。
裝上“智慧腦”,轉型加“數”跑。走進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處處彰顯傳統化工企業聚力“智造”、加速“智變”的最新成就。
2024年6月28日,年產2萬噸電子級鹽酸項目及6萬噸電子級燒鹼項目開工建設,建成后,所產電子級新材料將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光電、電子陶瓷等領域。
2024年7月27日,該公司年產6萬噸三氯氫硅項目生產出合格產品,作為光伏產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進一步拓展硅基新材料產業鏈﹔
2024年12月27日,華塑股份年產12萬噸可降解新材料PBAT合格產品正式下線,將成為垃圾袋、農業地膜等的重要原料……
小小一粒鹽,在這裡逐“綠”向“智”,升華成一個個化工產品,讓資源變原料、原料變材料、材料變產品。
俯瞰定遠經濟開發區。定遠縣委宣傳部供圖
“對於化工企業來說,推動智改數轉、綠色發展,這條路不好走,但必須得走。隻有這樣,才能打造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產業鏈。”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士峰說。
昔日,化工常被視作高污染的代名詞,令人聞之色變。在定遠縣,這裡有安徽省四大化工基地之一、省內唯一以鹽化工命名的化工園區——定遠鹽化工業園。
在這裡,鹽還是那個鹽,但在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等現代元素的賦能下,定遠錨定“鹽頭化尾”,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從過去以基礎化工為主向精細化工邁進。
從“制造”到“智造”,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產效率的提升。數字化、智能化與化工生產的深度融合,更催生了一系列“化學反應”,讓“智變”發生了“質變”。
位於定遠縣的安徽橙犀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正在進行焊接。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2022年底,定遠縣人民政府與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共同謀劃建設,規劃20平方公裡的定遠合作產業園成功落地,標志著雙方在產業協同、區域合作、招商引資、人才合作、人力資源共享、安全環保等六大領域開展更深層次合作。
定遠經濟開發區(定遠鹽化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單正穩表示,園區充分利用了兩地的產業優勢和發展方向,精心規劃了兩個產業片區,一個專注於新能源動力電池上下游的精細化工產業,另一個則聚焦於新能源、裝備制造及光電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更令人期待的是,隨著鹽化科創中心建成啟用、化工中試基地穩步推進、化工孵化基地正在籌備……科技創新釋放的無窮活力,將成為定遠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巨大動能。未來,一座因科技創新而變的定遠,必將實現更快更高質量的發展。(周坤、王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