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廣德:鄉村振興“菇事”新圖景

2025年03月14日10:0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皖南廣德市楊灘鎮,一朵朵飽滿的香菇正悄然"撐起"一方富民產業。這裡不僅是宣城市菌棒生產的發源地,更以佔全市90%以上的食用菌產量,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香菇產業高地。從傳統種植到科技賦能,從單一生產到三產融合,楊灘鎮以"小香菇"為筆,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鮮活畫卷。

種植香菇。

種植香菇。

從“靠天吃飯”到“智慧種菇”

走進長三角(楊灘)香菇產業示范園,科技長廊內實時監測系統精准調控著溫濕度,自動化接種機以每小時1500袋的速度高效運轉。這座總投資超千萬元的園區,集菌棒培育、科技展示、研學體驗於一體,日產能達3萬棒,年生產規模突破700萬棒。

"過去菌棒成活率低,靠人工接種成本高,現在機械化讓效率提升30%,成本下降40%。"國家級示范合作社——廣德惠林香菇合作社負責人李明倩介紹。其無菌化車間、智能化控溫大棚,讓香菇生長周期從120天縮短至90天,品質穩定性顯著提升。目前,全鎮已形成"示范園+合作社+農戶"聯動模式,帶動30余家家庭農場、100余戶菇農,年種植規模突破500萬棒,鮮菇產量達0.4萬噸,產值超4000萬元。

90后“菇娘”的強農夢

"農村需要年輕人!"這句話讓"90后"新農人李明倩在19歲時便與香菇結緣。從深夜無錫市場擺攤賣菇,到帶領合作社躋身"國字號",她用十年時間,將父親的作坊升級為數字化農業工廠。面對台風沖毀菌棒、市場波動等挑戰,她引入綠色認証體系,建成700立方米冷鏈庫,打造"掃碼溯源"品牌,帶動152戶農戶人均年增收2萬元。

"合作社免費提供菌棒和技術,我家種5萬棒,年收入超10萬元!"脫貧戶裘德榮感激地說。在李明倩推動下,合作社開設婦女種植培訓班,培育20戶巾幗示范戶,並創新"托管代種""訂單收購"模式,讓留守婦女、老人也能共享產業紅利。

從田間到餐桌的“菇香之旅”

楊灘鎮的香菇故事不止於種植。沿著"竹鄉畫廊"旅游線,游客可體驗菌棒制作、香菇採摘,品嘗有機香菇火鍋﹔在改建的研學基地,孩子們學習菌類科普﹔投資建設的深加工車間,即將推出香菇醬、即食菇片等產品,延伸產業鏈附加值。

"滬蘇湖高鐵開通后,我們的鮮菇4小時就能端上上海市民餐桌!"鎮農發中心負責人涂維東信心滿滿。2023年,楊灘鎮整合香菇主題休閑游園、生態茶園等資源,吸引游客超5萬人次,帶動民宿、農家樂增收300余萬元,真正實現"農文旅互惠共贏"。

書寫“香菇小鎮”新篇章

站在新起點,廣德市楊灘鎮瞄准更高目標:建設數字化菌棒工廠,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深加工企業,開發藥用菌、功能食品﹔通過"菌棒補助"政策,力爭2025年種植規模突破1000萬棒,打造長三角菌菇集散中心。

"我們要讓楊灘處處彌漫'香菇之香'!"鎮黨委書記向克勤表示。從深山菌棒到富民支柱,從傳統農業到三產融合,楊灘鎮正以香菇為媒,譜寫鄉村振興的"菇事"新篇。(程力 文/圖)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